第88章 不可拘泥于小节(1/2)
“大家莫急,将将这件事告诉先生,再作商量。”一名门徒提醒道。
大殿内,孔庙的席老师、儒家的学派的第七代掌门人、孔子的第七代孙孔穿正与儿子孔恒对弈。孔穿之所以能任掌门人一职,除了因为他是孔子的孙子外,还因为他博学、请虚沉静。孔穿曾出游列国,楚、魏、赵三国都曾想聘任孔穿,都被他一一拒绝。最返回鲁国做起了老本行,偶尔还跑到赵国去找公孙龙谈论些问题。
孔穿与公孙龙结交,是源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孔穿起初听闻“白马非马”时觉得是个荒谬的论点,于是就亲自登门拜访公孙龙,以拜师为名请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观点。
公孙龙的口才闻名于六国,自然不会因孔穿的三言两语而放弃的成名作,因为他觉得要是放弃我这一观点,就没什么可教学生了。公孙龙还教训了孔穿:说想拜别人为师,大都是因为觉得技不如人,现在你要我放弃原来的学说,这样的话是先来教我,而后再我为师。先来教导别人再拜别人为师,这是本末倒置。孔穿自知理亏,虚心地接受了公孙龙的观点。从此与公孙龙成了忘年之交。
听闻脚步声,孙穿放下一颗棋子抬起头道:“何事惊慌?”
刚才带回消息的门徒上前一步道:“先生,楚国黄歇率军五十万来伐鲁。”
“五十万楚军”这是黄歇虚张声势,楚军眼下足百万,怎会因攻打鲁国而劳师动众。“孔穿道。
众门徒及闻讯赶来的老师都对孔穿的分析表示赞同。
“然楚军来犯终是事实。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可置身事外。”名为旁边的老师道。
“鲁军总共不过十万,又数十年未有交战,将士松懈,兵器残缺,若与楚军正面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个子较矮的艾呀道。
“如此,鲁国岂非必亡?”
“我们将何处安身?”
“如今山东六国皆器重法学(家)而轻儒学,鲁国灭亡儒学必遭他国排斥,先师多年心血岂不是付之东流。”、、、、、、
众门徒议论纷纷。
先前齐国也曾有灭鲁之心,先师端木(字子贡)先后出访齐、吴、越、晋四国,最后齐国与越国等交战,齐国国力受重创,鲁国得以保存。我此计若再用得当,鲁国定能再次化险为夷。”旁边捋着胡子道。
与众人的焦急不同,孔穿的内心是平静的,他知道鲁国的灭亡是必然的,他更知道如今的诸侯各国间的形势与数百年前已经有着天壤之别,想让楚、魏、赵、齐为了鲁国而混战是困难的。就算是现在楚国不来攻打,日后赵、魏、齐等国也会来吞并,可是他不能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而且作为掌门人,他明知道有些事不可能,还是要去做。
孔穿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马上动身前往楚军大营,你们将重要物品收拾好,以防不测。”
说完,孔穿立即去准备出访黄歇的事宜,众门徒一哄而散,各自开始忙碌。
艾呀拉住旁边故作神秘道:“掌门人若以口舌说服黄歇乃是鲁国之福,若黄歇执意逆天而行,鲁国必将社稷不保、生灵涂炭,我另有一计可保大事成功。”
“愿闻其详。”旁边将耳朵靠近艾呀的嘴边。
艾呀道:“先前楚庄王曾率大军围宋国十月之久,晋国未出兵相救,宋国都城危若朝露,宋国右师华元夜闯楚军军营劫走楚国公子侧,胁迫公子侧说服楚庄王退兵与宋国结盟。庄王一则因楚军粮草不继;二则宋国君民效死,皆有与城俱碎决心,庄王只得与宋国各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