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鲁国归楚(1/2)
黄歇刚才的恐惧、颤抖早飞到九宵云外,击掌道:“妙——盟约此刻可能已入鲁国,旦鲁君盖上王印,我军岂不是出尔反尔,让天下人所耻笑?”
楚将项展道:“简灰与孔穿门徒到了曲阜时城门必已关起,二人入城不得,盟约自然无法及时生效。我军赶在天明前寻着简灰,销毁盟约,就无出尔反尔之说也。”
黄歇道:“孔穿知道楚鲁两国订立盟约的事,恐怕会四处流传,若杀死他,又怕儒家门徒向列国宣扬我军残暴。”
景阳道:“儒家向来主张仁义,做事光明正大卢丰所做的事有悖于其主张,孔穿断然不会将丑事说出,留他活口也无妨。”
黄歇总算下定决心,让景阳、项展立即去调兵遣将。
正如项展所料,柳昆、简灰赶到曲阜时城门早已紧闭,因为听说楚军要来,城门上比平时略多了几名鲁兵,士兵们也一改往日的懒散,似模作样地站岗。
“我有重要的事需面见国君,请开城门。”城门下柳昆举着手中盟约大叫道。
“哪来的狂徒,要面见国君,快快离开,不然乱箭侍候。”城墙上都尉边说边备好鲁兵中为数不多的弓弩。
“我乃是儒学门徒徐昆,今日与掌门人入楚军军营,经我门人劝说,楚军主将春申君愿与鲁君订立盟约,春申君已在盟约上盖了帅印,只需我国国君也盖了王印,盟约即可生效,楚军便不再侵犯鲁国。此事关系鲁国存亡,需马上面见国君,还望军士能容。”徐昆恨不得飞上城墙上去掐死拒绝他入城的士兵。
一名鲁兵举着火把伸出头来,借着简灰手中的火把看见城下有两个骑兵的人,他对都尉道:“我见过几次柳昆,刚才喊话的的确实是他,几个时辰前我曾听儒学门徒提过,儒家门人孔穿带了两名门徒前往楚军军营,或许是孔穿说服了楚军主将,正差柳昆回都与国君商讨其中细节,不如开城门让柳昆进入。”
都尉道:“楚军距都城不足二十里,如今黑漆一片,难保无楚军伏于城门附近,切不可开城门。”
“若柳昆所言属实,我二人岂不成了亡国罪人?”士兵道。
“我有对策。去准备两只结实的大竹筐,还有绳子。”都尉道。
士兵听了欢天喜地地准备去了。
“城下二人听好,按律令深夜不可无故开城门,故只能用竹筐将你们吊上城来。”都尉道。
柳昆道:“谢将军。”
楚将简灰突然将柳昆手中盟约夺过塞入怀中,拍马跑出数丈远。简灰此行主要目的是拖延时间,当然不希望马上入城。
“简将军,这是为何?”柳昆大惊。
“我贵为楚将,当从城门进入,方不失楚国尊严,乘竹筐入城,此乃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径。”简灰振振有词地道,右手握紧剑柄。
柳昆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想用武力夺回盟约的可能性极小,只得小声劝说:“将军息怒,现值多事之秋,乘竹筐入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大事者不拘泥于小节,为使鲁、楚两国免遭兵祸,还望将军屈身入城。”
简灰仍坚持己见:“不开城门,我绝不会入城,如你想强取盟约,就要经过我手中长剑同意。”
刚刚看见曙光,转眼又被黑暗所笼罩,柳昆的心冷若寒冰,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城上都尉求助。
“城门关系都城安危,不可轻易打开。”都尉也不肯让步。
这正是简灰所期待的结果,他故作无奈地道:“先生莫怪,我军副将曾交代只可从城门进入,我岂可抗命。欲则不达,不如等到天明再入城。再者,我军主将还在卢丰手上,大军不会不顾主将生死而前来攻城。”
柳昆进两难,只得听从了简灰的建议。
寅时,由项展所率领的三千楚国骑兵悄悄地抵达距曲阜约两里处,当从斥侯口中得知简灰还在城外,项展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三千楚国精兵弃马*近城墙,而离精兵约五里处的楚国大军也处于了备战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