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年关 (下 二)(2/2)
“知道咱们的日子为啥过得越來越穷么.全是朱屠户闹的.他把钱全拿走了.大伙自然就沒了好日子过.”
“知道么.朱屠户一來.就要先抄了大伙的家.什么值钱的.好用的东西.先拿去给淮安军分.淮安军分剩下了.则是那些城外的穷骨头.然后.才会还给大伙!”
“姓朱的说.他要杀光北方的姓董的.姓张的.还有那些汉军世家.给赵宋皇帝报仇.”
“不成了.咱们得想办法自保了.皇上要是靠不住了.咱们就得靠自己手里的刀子.到时候.拼一个够本.拼俩赚一个.”
“对.咱们过不上好日子.也别让淮贼好过.”
“甭看朱屠户现在得意.当年黄巢如何.还打进过长安呢.还不是转眼就身败名裂.”
“只要咱们大伙齐心.那朱屠户就是第二个黄巢.”
.......
茶馆酒楼.街头巷尾.每逢人多的地方.大侠小侠.江湖豪杰.以及怀才不遇的在野遗贤们.都开始有意无意地传播各种谣言.痛骂那个让大伙连年都过不好的朱屠户.同时煽动周围的人对淮扬的仇恨.
这些人当中.六成以上.是纯粹抱着玩闹的心态.想给朱屠户添点儿堵.还有三成.则属于李汉卿事先预料到的同类.想在乱世中大捞一票.所以巴不得全天下都打成一锅粥.剩下的那一成.则属于龚伯遂、沙喇班以及其他有心人故意派出來的“火媒”了.非常懂得把握时机.并且行踪飘忽.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而他们嘴里编出來的谎话.也最为精彩.只要在某地“不经意间”大声讲述一遍.就能吸引许多听众.进而对他们的凄凉身世撒一把同情泪.对倒行逆施的淮扬大总管府.咬牙切齿.
“俺爷爷当年在毫州.凭着赤手空拳.开荒种地.白天给别人种.晚上给自家忙活.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只吃一顿饭.起早贪黑.口挪肚攒.辛苦了大半辈子才终于赚够了五十亩水田.算是站位了脚跟.到了俺爹这辈子儿.赶上朝政清明.各位大人勤政爱民.又二十年下來.五十亩就变成了两百亩.还盘下了一栋三进三出的院子.那可都是一等一的水田呢.一年能种一季麦子.一茬子萝卜.田埂和宅院周围还全是桑树.每年春天.桑叶就收海了去了.俺娘.俺姑姑.俺婶子.四五个人养蚕缫丝.都忙不过來.那日子啊.可是甜出蜜來喽.”
操着似模似样的淮扬口音.一个脸上长者块巨大胎记的汉子.在酒馆里拍案感慨.
他的话.立刻吸引了周围许多目光.这淮扬富庶是天下闻了名的.而种田、养蚕织布.又是百姓们最熟悉的活计.所以大伙听起來就格外有亲近感.
“记得有一年夏天俺在树上吃桑葚.吃饱了往下一看.乖乖.可不得了.俺家院子前后的桑树.居然是个巨大的福字.俺赶紧爬下树问俺爷爷.俺爷爷说.那都是俺爹在刚刚娶俺娘的时候种下的.他知道俺娘喜欢桑树.又盼着家里兴旺.所以种桑树时.就故意摆了个福字.”
“令尊大人是个有心的.”
“厉害.令尊大人真是懂得惜福之人.”
周围酒客们听了.顿时又心有戚戚.都是普通人家.夫妻和睦.家业兴旺.谁人不期盼.只有败家子儿.才乐意天天喝酒赌钱骂婆娘.糟蹋完别人糟蹋自己.
“那您怎么到北方來了.”偏偏有人喜欢刨根究底儿.看看胎记脸身上的打扮和面前的简陋吃食.皱着眉头询问.
胎记脸等得就是这句话.立刻又拍了下桌案.低声长叹.“唉.这不是老天爷不长眼睛么.忽然及蹦出个朱屠户來.带着一群土匪强盗分田分地.愣把俺爷爷和俺爹两代人才积攒起來的家业给夺了.俺爷爷和俺奶奶一口气沒上來.当天晚上就过去了.俺爹娘拿着地契去找他们说理.结果那朱屠户的人毫不客气地端起火枪.呯呯.唉.俺那苦命的爹娘啊-----”
说着话.嚎啕大哭.周围的酒客们听了.顿时想起自家那几亩薄田.几间草屋.也一个个红了眼睛.咬牙切齿.
大元朝走了背运.朱屠户据说马上就要打过來了.如果事情真的像传言中那样.他只为吃不饱饭的流民和乞丐说话.见了谁家日子过得稍好一些就巧取豪夺.大伙可怎么办啊.除了拼了性命之外.恐怕根本沒其他选择了.
“俺那苦命的爹娘啊----.”从手指缝中偷偷想四下看了看.胎记脸继续哭着控诉.“想俺毫州庄家.几代忠孝传家.男的老实.女的勤快.怎么就遭此横祸了咧..俺不服.俺來大都找皇上告御状.哪知道皇上也管不了这姓朱的恶人啊.俺.俺老庄家找谁惹谁了啊.老天爷啊.你怎么不开眼啊.你赶紧睁开眼睛看看吧...”
众酒客越听.心里越堵得难受.越听.越是物伤其类.真恨不得立刻回到家去.舍了大半家业买几把刀子回來.随时准备以死相拼.
就在群情汹涌时候.酒馆掌柜忽然从案台后钻了出來.三步两步走到胎记脸面前.抬脚就踹.“滚你个庄一块.哭坟头也不仔细挑个地方.滚几个良田百亩.滚你个男耕女织.你他娘的从小就蹲在南门洞子那要饭.连自己爹姓啥都不知道.姓名完全靠脸上那块胎记.哪來的爷爷奶奶..还朱屠户抢了你家的田产呢.你这辈子他娘的能吃饱饭的时间总计不会超过三个月.又哪來拉田产..整天到晚厚着脸皮装大户.莫说装得不像.即便别人都信了.你嘴巴里头吹出來的那些东西.就能变成真的么..滚.赶紧给我滚.爱哪疯去哪疯去.别在老子酒馆里头恶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