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霸唐 > 第22章 【朝钱鼎,雄风拂帆】

第22章 【朝钱鼎,雄风拂帆】(1/2)

目录
好书推荐: 百世重修 暴力修真 血弦 危险性学生 神眷 重生之最强法师 战锤之狂暴先驱者 猎明 风流黑客 魔兽进化师

振洲百姓本就不多一下子被王子书挖走千人来当织工振洲街道顿时安静了许多。王子书每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来工地并非只为监工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鼓舞振洲千人百姓之士气在最多的时间之内做出最多棉衣然后不遗余力的放至受灾各地。受王子书为民义拜的影响所有工人不分男女众志成城一天就可生产出三万件棉衣好多人一天只睡不足两个时辰王子书深受感动作为此间执行者他也不敢有所怠慢所以也在工地之上支起帐篷彻夜不眠时刻守护在百姓身旁。

当天制出的棉衣在第二天王子书就会和苏怀古商议派出兵士押送至中原南方各处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解决百姓受冻之苦。这样算起来十五日已生产出四十万件棉衣放到南方十五个洲县。成果斐然王子书内心十分高兴但还有一事时时困绕着他那就是十五天过去了赈灾银钱还未送达。

王子书和苏怀古两人心中都甚感焦急苏怀古看着双眉紧皱的王子书说道:“王大人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看这几日劳工情绪有所低落如果朝廷再不放银钱就算劳工勉强支撑下去但赈灾时间也会有所耽搁。”

王子书点了点头说道:“苏大人说的是啊!但现在我们除了等还能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下又对苏怀古说道:“苏大人我听说有一临国名叫丹丹国我们不如把货船上的北方特产拿到那里去变卖也许还能换些银钱。”

苏怀古摇了摇头说道:“王大人丹丹国和振洲商往甚密可以说振洲有的东西他们那里都有。就说王大人您名下那几处生意尤其是那个宋博最会赚钱王大人想到的这些那个宋博早已用过所以也从中谋了不少好处。”

王子书心想:这个宋博果然不简单啊!这么一说丹丹国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那我之前计划不是要泡汤了!?哎……现在先不说这个先想想怎么解决银钱问题吧!

正在两人都无计可施之际有一兵士急忙来报说码头来了两艘货船象是朝廷派来的。王子书一听大喜问道:“那个押送货物之人叫什么名字?”

兵士说道:“姚彝!”

王子书大笑说道:“哈哈……每次最重要关头都是姚将军救吾之急啊!”

夜!振洲码头。

王子书和苏怀古一听朝廷派人而来定是为了赈灾银钱之事急忙赶至码头。郭子仪见二人赶来笑脸迎了过去说道:“王大人苏大人朝廷赈灾银两到了!”

王子书和苏怀古相视一笑走到货船之旁。这时王子书就见一个身披重铠身材魁梧之人向自己走了过来一双鹰目仿佛在夜景之中闪闪光。

“哈哈……姚将军子书可把你盼来了。”王子书认出是姚彝快步上前两人抱在一起显得甚是亲密。

姚彝笑道:“子书近来可好?”

“呵呵……”王子书苦笑道:“如果姚将军再不来子书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了。”他又象是想起什么似的忙把郭子仪和苏怀古介绍给姚彝认识。当姚彝和郭子仪握手之时王子书不禁多看了几眼他感觉这两人在历史之中同是英雄气概而现在自己就置身在二人之旁关系还非同一般细细想来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大战沙场雄鸠策马舞剑杀敌加上此二人帮忙定可建立起不世之功。

苏怀古命令兵士把货船之上银钱搬至银库然后就和王子书众人来到制造棉衣的工地。王子书站在高处向所有施工百姓说出朝廷银钱已到明日就可按原有数目分给众人。百姓一听无不欢鹊鼓舞本已疲累的身子现在又硬朗起来制造棉衣度又恢复到了往昔。

和众人寒暄几句姚彝就拜别苏怀古和郭子仪与王子书并肩向客栈走来。现已凌晨街道之上一个人也没有。走到客栈叫醒客栈老板两人一同进了王子书房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更何况姚彝此来还解决了王子书燃眉之苦。王子书睡意全消拉着姚彝粗旷的双手问道:“姚将军快说说长安城中都有什么变化?”

提及此处姚彝不禁皱眉叹气说道:“子书你可知道为什么这次赈灾银钱这么久才至振洲吗?”

王子书摇了摇头说道:“想必定是边关吃紧突厥缕缕进犯而国库又不充盈陛下权衡之下只能先看看战事如何再做打算。所以这赈灾银钱也就来晚了十几日。”

姚彝说道:“此中确实也有此关系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当宋大人向陛下提及子书南下赈灾之事本来有些为难原因就是子书刚才所说。但陛下看到百姓疾苦实在有所不忍咬了咬牙也就坦然答应了下来。”

王子书知道姚彝还没把话说完追问道:“姚将军之后呢?长安到底生了什么事?”

姚彝黯然神伤说道:“太上皇驾崩了!”

什么?李旦死了?王子书惊讶一下又一想:对啊!现在是716年李旦确实到了驾崩之期。王子书这下算是想通为什么银钱迟迟未到的原因了李旦驾崩这是大事肯定要花去很多银钱为了周转李隆基只能把赈灾银钱下搁置十几天等丧事一过再想办法。

姚彝接着说道:“子书你也知道皇家出丧可不比我们这些寻常人家花费甚巨一下子国库几欲被此抽空。陛下甚是烦恼就找来大臣商议这时兵部郎中裴光庭出了一个计策。”

王子书一听站起身来说道:“裴光庭?”

也难怪王子书会惊讶这个裴光庭可不是寻常人物他在姚崇和宋景死后担任相职。虽然忠心耿耿但每做一件事都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十足一个典型封建官僚形象。而且这个人务必会在今后制约着王子书展。因为他之后提出了“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蹑级毋得逾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的做官政策。大意就是论资排辈不满二十者不能委以重任。

姚彝见王子书如此激动不禁问道:“子书怎么了?你和裴大人也有过一面之缘?”

王子书笑了笑说道:“哦!不是我只是在朝中听说过此人。”他顿了一下接着问道:“姚将军之后呢?这个裴大人到底想的什么法子?”

姚彝说道:“就是让陛下召集所有皇亲国戚四品以上官员到宣政殿然后陛下带头募捐丽妃娘娘和皇后娘娘也非常支持陛下纷纷拿出金银饰投在方鼎之中。那些私占良田贪污受贿之臣也知道陛下心中实际对他们的行为知道一些只是不想一时说破既然陛下和皇后都拿出自己银钱身位臣子的也不敢怠慢殿上所有官员都出资力集南方赈灾银两这才有了今日船上那七十万两银钱。”

王子书和姚彝一直聊至深夜方才下榻。第二天一大早王子书先把亏欠孙君为六家店铺那五万银两还上然后把所有纺织劳工聚集在衙府门前而自己则衙府之内支起一张桌子旁边放着银钱劳工排队依次凭借票据来兑换。振洲百姓拿到了银钱心里当然高兴纷纷称赞王子书不仅为人正直、思天下之忧、担百姓之负而且诚实有信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和气度胸怀不失为一代传奇官吏。此时的王子书并没有沉静在腐誉之中而是有了一个更加宏远的计划但现在条件有限还无法实行只能回到长安向李隆基提及得到支持放才能实施。

这十几天王子书日日夜夜守在劳工身旁与其同甘共苦亲眼看到百姓劳役时的苦处王子书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所以决定今天停工一天。此言一出立刻遭到振洲百姓劳工的一致反对都说中原南方百姓现在正受天灾之苦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那种苦处岂是劳役在屋檐之下可以比及的。王大人为民请命不远万里来到振洲不私余力为了百姓可抛弃身份于不顾这等大义他们更是万万不及作为一个大唐子民现在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时间赶制出所有棉衣尽快放至中原南方各处让南方百姓可以过上一个安逸祥合的大年。

姚彝刚从长安而来这几天生之事都未听说他还纳闷呢!这王子书到底是什么人?怎么才来振洲几天就被当地百姓如此忠心。细问之下旁边的郭子仪才告诉他始末姚彝一听大惊道:“什么?下跪磕头?这在古今官吏之中我还从未听说有过此事。”遂即他看着正在向百姓表言辞的王子书的背影笑道:“呵呵……我想全天下只有王子书一人可以做出此等不同寻常而又大义之事。”

确实现在王子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与日俱隆中原北方因前几年四洲犯灾王子书在义净帮助之下未卜先知大量囤粮然后灾情一来就大方出手顿时缓解百姓受饿之势。又因北方疫情突起王子书急中生智剑走偏锋明出口罩虽看事小但起到的作用却很巨大。两事并举北方大半百姓都对这个昔日大唐第一神童记忆犹新。

这次又因南方温度骤降每日雪花漫天百姓缺少御寒之物王子书借助自身重生之优势知晓海南地区有大量棉田不远万里来到海南振洲集招织工收购棉絮赶制棉衣在朝廷赈灾银钱迟迟未到的不利情况之下王子书大义凛然做出跪拜百姓之举才使劳工感动从而开工制造棉衣。现在中原南方已有十五个洲县穿上了王子书去的棉衣穿在自己身上一股暖流袭遍全身不仅是因为棉衣之故还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南振洲有一位名叫王子书的年轻官吏为了他们每日劳碌奔波不遗余力心中十分感动这份情意又岂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的。

现在整个中原百姓心中都已把王子书当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唐百姓于水火的神童。而沿海地区又因王子书购买积压棉絮获利颇丰再加上王子书对民诚心这里百姓也都对这个年轻官吏十分喜爱。要说现在王子书在唐朝如鱼得水一点都不为过。

李世民曾经说过民为水君为舟也可载舟亦可覆舟而王子书现在在百姓中的地位甚至已越了李隆基又有谁知道王子书这艘精良战舰到底驶向何方呢!

拿到银钱振洲百姓精神大振连夜赶工用去八天就把剩余全部棉衣制造了出来王子书看着最后一艘货船载着棉衣驶向无垠大海心中顿时轻松不少。王子书归心似箭既然赈灾物资得到解决也就不想在振洲多加逗留一是为了回到长安见见王帆然后为其疾病高请名医势必要把王帆疾病治好不可。二就是每当到了夜晚看着星空名月王子书就不禁想起独身在家日夜操劳的江采萍。透过明月王子书仿佛真能看到江采萍动人的微笑和婀娜的身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