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局势变化(1/2)
张角三兄弟当中,论武力要以张梁为最,但是张梁虽然武艺高强,却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武夫,若是在战场上行军布阵,指挥一场战斗,张梁还可以做到勇往无惧,绰绰有余,但是要指挥这样的一个战役,张梁似乎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对于战役来说,还需要全局观、清醒的头脑以及善于使用计谋,这些对于张梁来说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张梁的失败在张宝率军离开之时就已经被确定了。
但是,张梁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城内只有三万人马,广宗城外却有六万官军,而且这六万官军几乎都可以算得上精兵,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张梁都不占优势,但是张梁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自己占有城池的优势。
张梁在张宝走后,抓紧时间修筑城池,准备各类守城器具,做好了和丁淮一决高下的准备。
且说,张宝一怒之下率众离去,与其说是张宝在广宗争权之中被张梁打败,不如说是张宝故意将广宗城留给张梁,自己率领手下两万多人马,另辟根据地去了。在丁淮大营逗留的那一天,张宝看到了丁淮的实力,在丁淮的军中找不出一丝一毫传说中的朝廷军队的那种军纪涣散、毫无战斗力的情况,张宝看到的却是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并且几乎每个士兵身上都充满着无穷杀气。
如果张角将广宗城的大权交到张宝手中,或许张宝会凭借广宗城的优势和丁淮大战一场,若是不济,再行逃走。但是,事情并非张宝想像中那样,三弟张梁对权利的渴望甚至于过了自己。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兄弟二人争权的结果,必然只会白白便宜了丁淮,与其那样,还不如将广宗城留给张梁,自己率众出走,另开一片根据地,张梁的广宗城正好可以暂时挡住丁淮的进攻,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张梁当然不会知道张宝心中的这些算盘,只是以为张宝的实力不如自己。
就在张梁修筑城池、全力备战的时候,丁淮并没有如张梁所料那样,立即展开铺天盖地的猛烈进攻,而是毫无动静,仍然只是每天由庞德、成廉二将训练士兵,丁淮一时之间失去了踪迹。
在对管亥网开一面,放其一条生路之后,丁淮便想到了以后势必会有人以此为借口攻击自己,所以现在对于丁淮来说,当务之急并不是立即攻打广宗城,因为张梁驻守的广宗城对于丁淮来说简直是不堪一击,现在丁淮最应该做的就是疏通朝廷百官,以为日后此事东窗事之时,能有人为自己说些好话。另外,丁淮之所以敢私自放走管亥和张角遗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丁淮的战功卓著,深得军心,灵帝也必然会考虑这些而不敢把自己怎样。
所以,现在的丁淮并没有在广宗城外官军的大营之内,而是远在京城洛阳的杨赐府上。皇甫嵩、卢植皆被下狱,满朝文武能够为丁淮说得上话的,并且丁淮可以相信的人也只有杨赐一人而已,虽然现在杨赐已经不是太尉,而且基本不太受灵帝重视了。
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主帅若是擅离职守,一旦被现,必是死罪。所以,丁淮这一次前往洛阳的行动甚是隐蔽,两员大将庞德、成廉一个不带,孤身一人前往,并且还是昼伏夜行,唯恐被人现。
当杨赐见到丁淮地时候。大吃一惊。当听到丁淮说到此事地时候。杨赐更是又惊又怒。惊地是丁淮竟然有如此大地胆子。不但放走张角地心腹大将。而且连张角地尸也没有夺过来。一个天大地功劳就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可能会因此招来一身是非。毁了前程。
怒地是丁淮在卢植、皇甫嵩、曹操三人相继下狱。朱儶被俘地情况之下。仍然敢如此大胆行事。不考虑后果。知道张角是丁淮地未来岳父。所以杨赐最担心地就是丁淮对张角感情用事。到时候会被他人以之为攻击丁淮等人地把柄。而丁淮是杨赐举荐。说不定杨赐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本来在朝廷之中。势力分为两派。一派是张让等十常侍为地宦官集团。一派是以杨赐为地士族集团。两派在朝廷之上争斗了多年。互有输赢。基本没有分出个高下。但是。现在在两派中间又多出了一个何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