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1/2)
(二)作
张抗抗的书是陈卓最喜欢,她还特别喜欢这一本《作女》。
在师大的时候,陈卓和郭林秋是同班同寝的同学,陈卓家在本市,父母都在机关工作,哥哥原本在银行,后来下海经商了,也颇有成就。陈卓是不屑于当孩子王的,毕业就进了市科教文卫办公室,后来归并到了市教育局,任团委书记,再后来,上了机关工委,当了科长。
郭林秋家在林业局,靠着父亲做木材生意,家境很殷实。她是长女,姊妹3个最后,母亲争气地生了一个弟弟,可也落下了一身的病,她上班没几年,母亲就去世了。她考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大城市就业。在学校期间,她凭借个人优雅的魅力和魄力当了学生会主席,原计划要凭借这一点留校或者留在大城市。谁成想89年的毕业生分配因为学潮的原因,市里不留人。可那颗充满了青春梦想的心哪还能在深山老林里安静得下来?最后,通过种种关系,用了大半年时间,直到第二年春天,郭林秋才去了市里的广播电台,做了导播,经过20年的打拼,辗转了几个部门,现今也升任了部门的主任。
最初上班那两年,郭林秋住宿舍,每逢周日,就要到陈卓家打牙祭。再后来,陈卓按照最可靠的,最少波澜的形式,经人介绍了个政府机关的青年,条件相当,就嫁了。
郭林秋却与自己的高中同学结了婚。原因也简单——正当年,周末一起回家跑通勤,熟悉。
婚后,陈卓生了儿子,大郭林秋女儿10个月,二人过起了外人羡慕,自己满足的小日子。
一晃儿,二十年。
男人在白天打拼,在夜晚鏖战;女人在白天打扮,在夜晚鏖战。
歌舞厅,录像厅,电影院从辉煌到没落,最后消失了。改头换面出来的是酒吧,卡拉ok,影城。
城市的高楼鳞次栉比,夜晚霓虹闪烁。
20年,从建筑看,改变最少的是学校和医院,改变最大的是政府机关。
20年,从发展看,改变最少的是机关事业,改变最大的是企业。
当青春不在,躺在卓雅美容院里的陈卓,开始恍惚了起来。40多了,岁月在陈卓脸上没有过多滞留,她依然靓丽不说,更增添了一种成熟的风韵,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那份优雅和自信,自是一般女子所不具备的。
3年前,因为郭林秋提升到宣传部做主任,陈卓就认识了他的顶头上司江彬。但一直无交集,关系很淡,直到有一次到党校上课。
那个为期半个月的处级干部培训,在党校是每年的常规动作。陈卓是顶着主任的名头来的。市机关工委,整个就是个大车店,马主任哪能把时间不声不响扔在这里,他第一天来参加了开班仪式,在此后,他的学习就成了陈卓的差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