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动荡的欧洲(6)(1/2)
魏玛共和国的社会财富在一年的时间里被洗劫一空。德国中产阶级沦为赤贫,失去一切的愤怒和战后所遭受的羞辱,使德国人心中的怒火升腾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报复心态。此时的德国社会已是一片干柴,等待的只是一颗引爆的火星。
沙赫特的“地租马克”保卫战
在经历了18个月的血雨腥风之后,德国马克的信誉已经荡然无存了,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从心理角度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货币。这种新的马克在历史上又称为地租马克,它是以德国全部的土地和工业产品作为抵押来发行的新货币,总价值相当于32亿马克。地租马克与美元挂钩,兑换比价是4.2∶1,地租马克与旧马克的兑换比价为1∶1万亿。为了在心理上隔绝地租马克和旧马克,具体做法就是成立一家新的“地租银行”。地租银行向德意志帝国银行提供新马克贷款,帝国银行再向社会提供地租马克的信用。但是地租银行一直没有独立于帝国银行运作,仅仅是从心理上起到一个隔绝新旧马克的防火墙功能。地租马克从1923年11月15日开始流通。新马克并不是一种法币,没有支付政府债务和外国债务的能力。
沙赫特被委以稳定德国马克的重任时,已经拥有了23年银行从业经验。沙赫特发明新地租马克时,并没有使马克的价值立刻得到稳定,打垮货币投机狂潮才是稳定马克价值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斗争一直持续了一年时间。随后跟进一连串的信用紧缩政策,才最终达到了稳定马克的目标。
沙赫特的第一个“新政”就是立刻停止了所有其他私人银行发行马克的权力,把所有持有的旧马克都进行了即刻支付。
第二招就是新的地租马克被明令禁止借给外国人。沙赫特明白外国货币投机商是做空德国马克的主要投机力量。他的这个做法意味着外国的投机商在做空地租马克后,在外汇市场上很难得到地租马克来平仓,所以投机意愿将会出现很大障碍。只此一招,就初步打垮了境外货币投机商,制止货币投机是德国货币改革重要的第一步。
这些货币投机商现在开始意识到,如果中央银行下定决心要做的话,他们可以终结所有在外汇市场对马克的投机行为。沙赫特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白怎么来对付货币投机行为,但在几个月之前,发生最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德意志帝国银行却袖手旁观,任由外国投机商摧毁了马克。
外国的货币投机商仍然在不断袭击新的地租马克,沙赫特终于被激怒了。在1923年11月底,沙赫特指出:“地租马克的投机不仅对国家经济利益而言大有恶意,同时这种行为本身也极其愚蠢。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样的投机活动(所需要的马克),要么是通过德意志帝国银行非常慷慨的贷款,要么是通过私人银行紧急印钞票来交换帝国银行的马克而得到的。”“但是现在三件事情发生了,紧急货币(私人银行自己印制的钞票)已经失去了价值,它(私人银行所印的钞票)和帝国马克进行交换被禁止了;从前帝国银行慷慨的贷款现在已经不再发放了;地租马克在国外已经不能被使用。这些原因导致投机者无法从外汇市场得到足够的马克来支付欠款,他们出现了大量的亏损。”
沙赫特的这段话中已经泄露出德国马克崩溃的关键性信息。第一,大规模做空马克得到了德意志帝国银行“慷慨”的资助,因为当时这些投机商可以很容易地从德国中央银行贷到大笔低成本的贷款,而这些贷款被用来做空马克,这是打垮马克的关键性措施。换句话说,国际银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银行,向货币投机商提供了做空马克的海量弹药。第二,外国货币投机商向德国本土的私人银行大量借入马克,而私人银行则通过印刷自己的钞票,再拿到中央银行兑换成马克,来给外国货币投机商“供货”,德国的私人银行家显然是外国投机商的帮凶,这些人是谁呢?沙赫特没有点名地指出了一些德国著名的银行家族甚至在他主抓马克的稳定后仍然顶风作案。沙赫特明确指出,“有些著名的银行机构也参与到货币投机的把戏之中,这个国家仍然充满了大量的货币投机商,这些人只要能赚钱,甚至可以把家族银行美好的名声和信誉不当回事”。他的惩罚就是中央银行暂停给这些银行的票据进行再贴现。第三,凡是违反禁令向外国投机商拆借地租马克的本国银行也一并惩罚。
从1924年4月7日起,沙赫特下令德国中央银行拒绝发放新信用,时间持续了两个月。中央银行的这个做法是为了恢复德国马克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沙赫特还采取了严厉的信用紧缩政策。他把当时一个月的拆借利息从30%上涨到45%,透支利息费用从40%一口气涨到80%。此举顿时令所有的外国马克投机商陷入了困境,迫使他们不得不交出手上的外汇,换成德国马克,来支付他们做空马克所损失的金钱。用这种办法,德国中央银行大大增加了外汇储备。1924年4月,德国外汇储备约为6亿马克,到了8月份,这个政策执行了仅仅4个月,德国的外汇储备就翻了一番还要多。
在沙赫特严格执行了上述措施之后,大规模的马克绞杀战终于被切断了资金供应,从而一举结束了投机家对德国马克的疯狂攻击,之后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上重新恢复了平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