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退无可退(2/2)
宋玉摇头示意不知,七姐又道:“只怕来头不小。你可有门路,找人说项,拖延一段时间?”
禅宗南门在长安势力薄弱,肯定没有那么大的面子;上清茅山宗呢?应该面子不小,就是不知道双方关系如何。
宋玉起身道:“我马上派人去联络。”
“能不能趁着夜黑先出城避一避?”五姐道。
七姐用毛巾擦了一下脸,道:“没那么简单,只要对方在路口放一两个人,我们就动弹不得。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哪能说走就走。阿爷为我的事情操碎了心,不能因为我一个连累了全家。唉……”
七姐极聪明,在姐妹中素有多智之名,伤悲之后,冷静异常,分析事情丝丝入扣,就是男人也不容易做到!
五姐勉强笑了一下,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的。”
“他要是能早点来就好了,他在哪啊?”被七姐寄托了绝大希望的“他”,就是没过门的七姐夫了?宋玉有些失落,好像被小瞧了一般,不由得说道:“宋家绝不会让七姐为了大家做牺牲,如果那样,我即使活着也没什么乐趣。”
“八女,说什么呢!”五姐叱喝。
“你是全家的希望,答应七姐,不要去冒险好吗?”
宋玉起身向外走,道:“家里有男人,出了事情自然不该女人来操心。”
两姐妹同声喝道:“站住!”
宋玉凄然回身,看着一双姐妹。
七姐伸出手来,细声道:“回来。”
宋玉没办法拒绝,回来坐下。七姐拉着他的手,笑着说:“我家的八女长大了,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可以保护姐姐了,姐姐好高兴啊!”
没有一点感情的堆积,宋玉很丢脸地哭了。
“这些天,你做的很好,阿爷每天都在笑,我们也是呢!无论如何,你不能出事的,为了阿爷,为了姐姐们,为了这个家,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多想一想知道吗?”
七姐的话里,透着一丝决然,七姐绝不是委曲求全的女子,那么事情的进展可想而知。宋玉一边哭,一边握紧拳头,似乎威胁就在近前,时刻准备扑过来厮杀,他一定要打碎那一切,保护姐姐,保护这个家。
前一世,家庭破碎之后,宋玉越思念几年前那个无忧无虑充满温馨快乐的家,面对老爸老妈无休止的争吵,哭泣之后,他只能选择坚强。这一世,他得到了亲人们的关怀,他在努力扮演着宋玉的角色,一方面是将心比心的报恩,一方面是窃据了人家宝贝之后的愧疚。慢慢地,灵魂和**不再隔膜,没有挥刀斩断前一世的情缘也是断了,没有刻意和他们亲近越亲了,骨肉就是骨肉,他们就是他最亲的人。
哭泣中勉强一笑:“我倒不如姐姐,哭的更厉害呢!”
“记住姐姐的话了?”
宋玉点头道:“记住了。我去看看亲友们都散了没有,阿爷那边有什么事情没有。”
宋玉是逃出来的,在这里待得久了只能哭泣。
宋玉的老关系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情报:昭武九姓势力为一枝,突厥人为一枝,高丽遗民和奚族、契丹为一枝,三方势力勾结的很紧密,似乎和长安城传统势力有分庭抗礼之势。据说,前一阵子的高人火拼,曹阿揽延和他的手下就参与了对佛道两门的围攻,还立了大功。能在那个层面的战斗中立功,可见曹阿揽延身后一定还有未浮出水面的势力。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请茅山宗出面斡旋来解决争端,恐怕没什么希望了。
正如料想的那样,王海很快从太清宫带回消息:曹阿揽延是北方九大巫门之一战巫的嫡传弟子,自从安禄山造反以来表现一直很反动,已经同茅山宗势同水火,没有谈判的可能。
宋玉看完来信,递给秦英,望着跳动的烛火,久久不语。
尉迟胜急道:“快说啊,到底怎么啦?”
宋玉轻声道:“不能谈判。”
“那还想什么,杀!”尉迟胜想法很简单,却也是当前唯一的解决办法。今晚把草阿揽延宰了,明天当然就没人来迎亲了。只是,面对敌人激烈的反攻,拿什么来抵挡?这几位兄弟既然选择留下,肯定会和他死撑到底,今晚凶多吉少,即使熬过来,明天呢?
正在沉思,只听悟空说道:“你的药好使,再给我两粒。”
这是第一个好消息,宋玉问道:“你的伤?”
“两个时辰,就没事!”悟空需要两个时辰的行功疗伤时间,他的伤势没问题,大家凭多了几分活命的机会。
悟空刚走,王海进来说道:“郎君,门口有一位姓李的说要见你。”
长安城内姓李的多了,是哪个深夜来访?
“长什么样?”
“红脸大汉,骑一匹白马,背一把长弓。”
哎呀,莫非是他?
宋玉迎出来一看,正是白天刚认识的李晟,王忠嗣亲下考语的“万人敌”李晟。
“不想这么快又见面了,大兄来的好生神。”宋玉抱拳拱手,“快里面请,我来介绍几位好兄弟。”
李晟道:“好!”
互相介绍一番,又讲了今天下午的事情,王忠嗣的爱将自然非同小可,几位都有了结交之意,而李晟的一句话更是令初见之人便生默契之感。
“宋玉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
“好!”秦英起身,倒了一碗酒,“喝酒做兄弟。”
“喝酒做兄弟。”
李晟同屋中的每一个人喝过酒,就成了兄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李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事情,几兄弟又是一番唏嘘赞叹。
王忠嗣受李林甫陷害,被贬范阳,身边只跟了李晟等几名亲兵。六年前,王忠嗣亡故,几名亲兵以各种理由离开了,只有李晟留下来,照顾王忠嗣的妻子、女儿和幼子。
去年,安禄山造反,皇帝想起了王忠嗣的好,下旨准许家属还京,赏忠嗣之子一个从七品上的武散官虚衔——翊麾校尉;一家在京城生活颇为不易,李晟还是不能离开。
皇帝跑了,京城大乱,物价飞涨,李晟卖马,以度时日,邂逅宋玉,顿解燃眉。先前来过,正赶上曹阿揽延上门提亲,李晟回去后这是第二次前来,而且是带着兵器来的。用意很明显,来帮忙的。
宋玉激动地说:“李兄何必来蹚浑水?”
李晟却道:“是兄弟,就不要废话!”
尉迟胜大声叫好,两人连干三碗,从这一刻开始,五兄弟变成了六兄弟。李晟最长,大家都称大哥。
忽然,只听一声钝响,然后就是“嗡嗡”的细响,是弓箭,有人在向窗户射箭。
抄兵器冲出来,向四处观望,早已不见人影。窗棂上钉着一枝雕翎箭,箭头上面挂着一封信。
李晟道:“箭法不错,动作更快。”
什么人深夜送信,信上写的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