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欲扬明 > 正文 第八十八章 狭路相逢

正文 第八十八章 狭路相逢(2/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世之古武圣皇 桓侯再生 中华仙魔录 苏联英雄 风流三国 莫问天 网游之死亡游戏 水浒修神 笑笑江湖 天马行空之萧峰后传

蒙古骑兵都带着一长一短两张弓,长弓漫射,不求准确,只求密集,箭落处,血流成河;短弓直射,专瞄敌人要害之处,加之箭上都喂了毒,只要射穿铠甲,立时就要毙命当场。

风雨之中,几千支长箭出狼嚎一样的破空声呼啸着,在蓝天下划了一个整齐的弧面,黑压压的箭镞比雨点还要密集,就象是一片厚重的乌云,带着死亡的寒光,朝着对面明军骑兵俯压过来。

高迫近,漫射,利用战马度远遁,不给对方还手机会,然后再兜回来,重复上一次攻击。这种驰射战术是蒙古骑兵的拿手绝技,当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凭此绝技,曾经打得从中原到西域无数对手毫无还手之力。今日对付明军骑兵,亦不刺才采取了这种经典战术。

百丈之遥,即便是天生的神箭手也射不了那么远,但是,一则可以借助马的冲力,二来长生天保佑,风正朝着明军那边吹过去。亦不刺相信,只有两三轮攻击之后,即便那数百名蛮子中还有人侥幸在箭雨之中活下来,也定会烦躁不堪甚至心惊胆寒,最终全线崩溃。

令他吃惊的是,对面那几百名蛮子骑兵竟然没有四散逃窜,反而迎着他的大军冲了上来!

这是张五哥营长在打出信号弹之后,向全营兵士布的第一道命令;也是他投身营团军的第一天,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位军门教给他的营团军第一条军规:大明军人,有进无退,未奉将令而擅退半步,斩!

出营之前,俞军门亲手交给他一枚信号弹,对他说:“中军战斗队型完全展开之后,会吹号命你们撤回来。听不到号声,骑一营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你也得给我打下去!”军令如山,没有任何价钱可讲,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冲上去。戚军门当年说过,有算定之战,有舍命之战,如遇舍命之战,拼着一腔热血报效朝廷,任他贼来,我只拼死向前罢了。当年的营团军没有孬种,如今的第一军也没有孬种!

张五哥的命令不但显示了明军“天下第一强兵”的气势,更挽救了禁军第一军独立骑兵团第一营众多将士们的性命——亦不刺麾下的翁吉亦惕部和巴鲁赤思部五千将士堪称土默特部精锐之师,东征西伐,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在第一轮漫射之时,他们就预先计算了敌人溃逃的提前量,从四面八方覆盖了敌人的退路。射向自己正前方的箭雨密度反而最小,明军骑兵却偏偏迎着他们冲了上来,只有十几个兵士,要么是因为反应稍微迟钝了一点,要么是因为对面的敌人数倍于自己,不禁为之胆怯,就犹豫了那么一下,顿时被漫天落下的箭雨扎成了刺猬一般,轰然落马。

双方都是各自军中的精锐之师,跨下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宝马良驹,迎面直冲,百丈之遥瞬息可至。就在如此短暂的一瞬间,大部分的蒙古武士已经射出了三支箭。而且,射第三支箭的时候,那些骑射本领高强的人已经扔掉了手中的长弓,换上了稍短一些的反弯弓,瞄准与自己距离不足五十丈的明军直射,换弓、搭箭一气呵成,显示出了高的军事素养。对面的明军有两百多人中箭落马。

不过,对面疾奔而来的明军骑兵也表现出了不逊于对手的军事素养,每个人都毫无畏惧地迎着箭雨,举起了手中的火铳,扣动了扳机。炸雷一般的声音骤然响起,无数弹丸朝蒙古武士飞去。同样在如此短暂的一瞬间,大部分的明军骑兵已经放了两铳,个别人还放了三铳。不过,与蒙古武士不同的是,放三铳的那些人,都是一些缺乏战斗经验的兵士,乍一见敌人铺天盖地涌了出来,都慌了神,不顾敌我双方的距离出了火铳的射程,就慌慌张张地抠动了扳机,第一子铳都放了空;而象营长张五哥、排长李二狗这样的老兵,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直到与敌人距离已接近五十丈之后才放铳,两子铳无一例外地打到了呈密集队型冲锋的蒙古武士中间,弹片四散迸裂,好几百名蒙古武士不是自己中了弹,就是战马被弹片所伤,出悲哀的嘶叫,前腿一屈,将马背上的主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所有落马的蒙古武士都没有来得及闪躲,就被后面疾冲上来的同伴纵马从身上踩过。碗口大的蒙古马马蹄下,骨头断裂的声音和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听着让人不禁为之胆寒。

就在两军狭路相逢,即将猛烈地碰撞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亦不刺的心头骤然犯起了一个疑问:五年前,蛮子在大都德胜门外同样使用了火铳,但他们却只能单,要不是那个该死的蛮子皇帝梦得神授,造出了一种叫做“线形队列”的战法,将兵士们分为三排,轮番放铳,其他两排装填火药和,所以才给呈密集队型冲锋的鞑靼铁骑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这几百名出外巡逻的蛮子骑兵至多只能放一铳,就得换兵器再战,怎么却能一直连续放铳?难道说,那个该死的蛮子皇帝又梦得神授,为他们造出了更厉害的火器吗?</dd>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