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莫问沧桑 2流年似水(2/2)
如果只是迎来阳子那么这样的盼归难道就是为了酿造悲剧?!
在寄居北京的日子里在每一个任思绪自由翔飞的日落黄昏古居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着这些生在幼年时空和久远年代里的回忆。
那种感觉就像咀嚼一枚青橄榄初尝苦涩难言久了便有滋味古居自然是乐此不疲心醉神迷却从不把这些灿烂的沉醉分享给姑姑及其他人。
姑姑从未结过婚但却没有一点儿老处*女的怪癖;
姑姑既有慈母心肠又深谙教子道理。
姑姑给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
姑姑一如既往地爱他视为己出。
只是古居从来没有爱过她。
在古居心目中他只是她从遥远的商州捎带到北京的那个原本该叫“商心”的孩子;他只是被她唤做“古居”而心里只有故居的……那个……只懂得长大了要知恩报恩的……人。
关于北京古居还有更多的回忆是属于父亲的。
校尉小学由于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常常会有一些迎宾活动。
那时的迎宾主要是迎接社会主义国家和外国**的领袖像胡志明、金日成等有时也去参加宋庆龄奶奶接见外宾的礼仪活动。几乎校尉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梦想着能被迎宾队选中只是迎宾队对每一个入选队员的身高和长相要求太严了。古居那时候虽然长得玉雪可爱但是个头比同年龄的小孩都要矮半头虽然一心想参加迎宾队积极报名好多次总是最先被筛选掉。
八岁以前的日子古居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个矮和不能参加迎宾队的遗憾。
那时的报纸上总刊登一些少先队员手持鲜花和彩带热烈欢迎外宾的大照片古居他们班上的几个参加迎宾队的同学还在国庆十周年庆典仪式上大出风头;他们与宋庆龄***合影被放大印在那一年的年历上。正是这些不断被刊登在报纸年历画上的大照片鼓舞和诱惑着古居日夜梦想着参加迎宾队——假若他的大照片也会被制作成年画那么他的父亲就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商州看见他。古居那阵子特别希望父亲知道他在北京的生活状况他想给他写信告诉他在客居北京的日子里他是多么想做回当初那个乡村里的苦孩子做回商心!
十岁那年暑假古居终于被选中参加北影厂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拍摄。
姑姑却要领着他回商州看望父亲。
在拍电影和看父亲这两者之间古居选择了后者。
给导演请了半个月假古居和姑姑就匆匆去了商州谁知家中生变故父亲早已在几年前就离开伤心故居。
再回到北京时原定为古居的角色早已被别的小朋友顶替。
古居只勉强参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场戏的拍摄在一大群划船的少先队员中充当一个拍手傻笑的男孩子连一个近镜头都没有。
那年那月的北海公园一定还记得一个少年伫立湖畔塔影中的哭泣他没有成为小明星也痛失了让父亲在银幕上看到他找到他的机会。
那一趟商州之行古居只看到更加残破的故居只知道父亲失踪但不知父亲到底去了哪里。
那湖畔塔影里的哭泣让他坚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找到父亲一定要让父亲找到自己。
就是这个决心伴随着古居的整个少年时代。
古居参加了长影厂《红孩子》的拍摄;
古居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扮演了跨雪山过草地的“红小鬼”;
古居以最好的成绩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古居常常幻想着父亲在看了那些电影之后能认出儿子找到儿子。
古居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遥想着父亲看电影时的情景——他一定会惊叹:这小子长得越来越像他爹了!
只是……只是啊……只是让他的儿子纵然想像了千遍万遍也想像不出这样的结局来:他的父亲他把自己葬在了这片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