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夜雨真情对话金庸(2/2)
金庸:我和张纪中都有个同样的建议这样好的背景这样好的故事用新人好。用明星我认为没必要明星出场费很高没什么意思。我不需要明星只要外形好的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景没有名气的自然也变成明星了。
浙大当院长月薪3ooo元
问:您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作为一名学者如何担当此角色?
金庸:我在浙大的月薪是3ooo元是正常的院长的薪水不教学生每年上几次大课。人文学院分文史、哲学、外国哲学、艺术等8个系本来我是给人文学院上大课其他学院也来听。有时候讲课时应该坐8oo人却坐了一两千。别的学校的学生也想来但不能来。来听课时必须要票保安人员不让其他人员进来。有的同学为了拿到票还要请别人吃饭。我上大课都是座谈的形式话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
问:您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了4年院长、3年博导你平时如何带博士生?课程怎样安排?
金庸:我有三个博士生两个女弟子。有一个山西大学的有一个清华大学硕士有一个杭州社会科学院的。要考我的博士生不容易把论文要寄过来三年必须写两篇论文。要在全国很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表而且是第一流的学术刊物如读历史要在《历史研究》上表学文学的就要在《文艺评论》上表。如果表不了就必须多读一年。我不喜欢以老师的名义与学生合作你不自信可以让我看看了给你修改但要以学生自己的名义去修改。我招博士生时全国各地来考的人不少让我打分比较难外语必须要6o分。专业的书面考试也必须达到6o分。其中有一个人专业考了六七十分外语考得59分我去说情别人很给我面子最后那个弟子的外语过关了。
现在每天读书4小时
问:人们非常关心您晚年的生活能否谈谈您的养生秘诀?您喜欢看什么书?
金庸:我的养生秘诀是:不忧愁开心。我平时喜欢读历史性的书籍每天读书大概4个小时我以前做报纸时要上夜班每天睡得不是很晚而是很早(风趣地说)因为是早晨四五点钟才睡觉。有时下夜班后还要玩一会牌这是当记者时留下的一个习惯。现在电视要看但看得不多主要是新闻。
最遗憾儿子在美国自杀
问:就您的创作生涯或您的人生而言外人看来非常成功那您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金庸:最让我遗憾的是我的儿子在美国念书时自杀了。(说到心酸事金庸一下子感到有些伤感)伤心的事不谈了。
临别时金庸夫人对本报记者带的一件民族服装感兴趣不停地问是在哪买的记者当即把这件衣服赠送给金夫人。原定的2o多分钟采访因金庸先生谈性大竟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金庸与记者相约:我们华西都市报见四川见。
离别时金庸不停地挥手向记者告别烟雨中那个慈祥和蔼的长者的身影让我们心中久久涌动着感动。
记者手记
“神龙见不见尾”的金庸每年只有很短的时间在杭州隐居连杭州本地的媒体都感叹很难见金庸一面因为他很低调不愿接受采访。而我们因为机缘巧合因大胡子制片人张纪中到四川九寨沟选景与本报结下情谊他热心地从中牵线帮我们约好与金庸先生的会面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陪伴在旁。
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儒雅而亲切的长者态度极好言谈中偶尔有些小调皮。问及家庭和情感生活他总温和地笑着说:这是**我可不可以不答?让人不忍再追问。
有意思的是见金大侠就像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充满曲折。本来约好昨日下午5:oo与先生会面不料刚到杭州的我们碰上梅雨导致的大塞车司机又一不小心走错了路那边张纪中急得只嚷: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这边我们心急如焚担心就此错过与金大侠的约定频频电话沟通终于赶在先生离开约定地点之前到达。但此时先生又必须赶赴一个早已定好的宴请我们只有跟在他的车后面一路追击抢在宴席前采访了15分钟先生见我们很着急便和我们约好饭后再聊2o分钟。饿着肚子终于等到先生出来他很善解人意地耐心回答我们的长篇提问也许是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我们引起了他的谈兴原定2o分钟的访谈不知不觉竟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说实话见金大侠之前我们心里颇有压力一是觉得他是大家不太容易接近;二是先生毕竟8o多岁了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作较长时间的访问。而一见面先生的微笑就释放了我们的紧张情绪。他从沙上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微笑着伸出手他的手很温暖握手的刹那心中从内而外涌出一股暖意。整个采访过程先生一直微笑着那不是客套而是他自内心骨子里散出来的笑容让我们一直感动着。直到与他分别他的笑容依然深刻地定格在我们的印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