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攻心(2/2)
如果按每小队一支火把计算敌军只怕会有三四万人--敌军怎会有这么多的兵力!
敌军近了近了渐可以听到隆隆的马蹄声和呼啸的呐喊象是狂风卷过海潮象是暴雨冲刷森林。地面在微微的抖动着越来越近的马蹄似直接击打在人的骨头上。
从来没有正面过这样的战场--不或许有过当年四叔赵子龙就怀里抱着我从这样的战阵中冲杀而过--但是在这样的战阵间真的可以有人活着冲出去么?看那阵势就算一头巨龙横在他们前面他们也会纵马将之踏成齑粉的。
十五年来在我有记忆的日子里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战场在汉中我只是与张鲁说说话没到前线去在荆州我引军在乱敌中飞奔所遇只有小范围的撕杀或伏击。
真正的大的战场绝不是莫名其妙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一些三国资料文字所能体现的也不是身边武将几句对战场的解说所能涵盖的那种气氛那种肃杀那种疯狂舞蹈于每一寸空气里的杀戳之气足以使一个初上战场的人魂飞魄散。
在此时什么改变历史的豪情什么名动天下的壮志全都飞到九天云外眼中所有心中所想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我下意识的把目光投向身边的黄忠却见他只如一尊铁铸的雕塑挺立在城头连脸上的皱纹都如刀刻般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动。不但是他他身边的每一个士兵每一个侍卫都标枪般站着眼中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有的只是如城外闪动的烈火般浓浓的战意。
看着他们我的心稍稍宁定了下来把手按向腰间的剑柄方觉掌心里已全是汗水。我带的剑只是摆设我的武功只怕还打不过白耳军中的任意一个小卒。而我平时也总是一身素服从来不近刀剑在天性中我就对这些凶器有一种恐惧。但上了战场我就必须表现的象一个战士何况又经历了那次危险的刺杀。所以现在已头戴黑色凤纹兜全身墨色鱼鳞甲肩披玄色战袍对镜自照还有几分战士的样子。可是这沉重的战甲之下包裹的并不是一颗战士的心呢。
敌人越行越近黄忠一挥手大纛微摇城上战士们已端起了弩机校好望山对准前前方的敌人。只要他们进入射程第一波的箭雨就会将他们的先锋部队送入地狱。
但敌军来到城前五百步左右停了下来。呐喊声忽止只有远处无边无际的火把还在摇动着。我吃惊起来敌军不是军力远远低于曹操中军的外军么?为何会有这样严整的一支军队?难道我的一切情报都是错的难道雍凉二州另有中军驻防?
我还未曾想通敌军的战鼓再一次震天动地的敲响起来呐喊声呼喝声响成一片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几乎要把我吓得转身逃走。
“活捉刘阿斗荡平益州兵!”敌军在狂叫着。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事实上一个十岁就敢微服涉险前往汉中十三岁就敢偷下东吴勇闯荆州十五岁就敢独引一军带队征伐的的孩子来说我不相信世上会有多少人比我的胆子更大。诚然我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父亲和孔明诸人的力量并且大多时候都有诸诸乔等人陪在我身边但就算是曹操那样的一代天骄在我这个年龄也还是在荒唐胡闹中度过的谁如我这样为了一个目标而不死不休的拼争?
但是今夜我却被这个对手吓着了。他层出不穷的计谋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实在是我生平所仅见更何况对面的千万火把之央还可能隐着一个绝世的高手。
敌人就要攻城了么?就要攻城了么?我要不要乘着敌人还未合围引一支轻骑逃走呢?我现在骑术也颇过得去了数日之间便可到长安回到先生的身边到时让先生来与这个高手过招岂不是稳当之极。我可耻的想着。
这样想着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黑沉沉的东方。
如果是先生在他会怎么样呢?逃走是万万不能的。先生曾教过临阵之时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威强指耀武扬威轩骄指高傲蛮横刚至指刚愎自用助忌指狡猾贪婪而重柔才是迟疑软弱。初经战阵的我可万万不要犯下重柔之过啊。一切都已商量好了岂能随意更变?
这样一边想着忽然冷静了下来为什么敌人只在西方鼓噪而东方毫无动静?难道他只是为了吓唬我一下么?不不他是知道我年幼软弱要让我心虚胆寒让我手足无措间选择逃走那他只要在东方隐下一支伏兵便可将我轻易擒获。
孙子曰:“重柔之兵则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对于迟疑软弱的敌人就用鼓噪的办法秋恐吓他用威慑的办理来触动他他一出城就打击他他不出城就围困他)”这几句兵法在我头脑里清晰的流淌而过我从来没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它的道理。
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策是攻心战!
真是好算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