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初生的季汉(2/2)
作为一个君主不需要管得太多管得太多就会错得太多就要招怨。其实一个好的君主只要选对要走的路和要用的人就可以了。他摸摸鼻子孩子样笑了笑你看我很多时候把事情都交给孔明他们去做而他们做得也比我好是不是?
做为君主不负责具体行政上的事就是无为。君主无为就永远都不会犯错误。因此他一面代表象征国家的伟大庄严;一面人民永远无法抓到他犯错也永远大于人民心目中的希望。
可是谁来办事呢?丞相佐天子真正办事的是丞相。因为他负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上的实际责任。就是有为就难免会犯错。丞相是群臣中历练出来他犯了错可以撤换但不会影响全国政局地稳定。而撤换君主就不一样那是要流血的要流好多好多的血。
那么如何保证丞相尽责尽力不做错误的事呢?于是就有一个御史大夫在他后面作监督就是专弹劾专挑毛病。所以称为监察御史。
可是怎样才能保证御史大夫不跟丞相串通勾结呢两个人勾连起来皇帝可就什么都没了。我难以相信父亲的话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候从武帝起可就开始削丞相的职权而归于皇帝此时他怎么反要放权?
这个么?当然得用人了。当君主没眼力就跟那瞎子。一方面当然要挑选适当的人才来当丞相和御史大夫;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规定一直以来御史大夫都丞相地候补人。可是他的俸禄却少好几倍。只要他把当朝丞相劾倒了他马上就贵为相。反之丞相若不愿失去荣誉和富贵就得拼命做好事政府就一定是个清廉有能的政府。
因此丞相和御史乃是阴阳之二极。是正是反合而为一在君主那是是合。总之丞相和御史的行政机能是有为君主是无为二者统一在国家里国家是无不为。
我听着轻轻点着头用力消化这个秦汉初设而后来渐渐败落的制度。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辅政以后掌权重臣都居大司马大将军之位。于是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绥和元年(前8)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名为大司徒和今文经所说地三公名称完全一致又将原有的太傅和新增的太师、太保置于三公之上头衔高而无实权。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如董贤、王莽均居此职而专擅朝政。
光武帝因王莽之乱于是推行更极端的帝王集权不使权归大臣名义上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且还要俯听命于外戚、宦官有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东汉时皇帝把罪责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灾三公常被策免。这时的三公有名无实只是备员而已。至当世东汉末年莉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历史转了个圈子又回到了起点。
不过父亲笑了:我只是告诉你不要小看咱们祖宗地智慧不要以为多了几百年地知识就一定比他们强。虽然我崇尚高祖之将将这定西市也喜欢文景之治时天下生平但要我放弃手边的权力我也还是不舍的。
父王我一直在想无论是周地井田还是秦汉的三公制直至现在曹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可有一种能永远留存的好制度在?
没有天下所有的制度只有能否适应当时情况地制度而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唐尧时让人当官都没人愿意当因为当官辛苦后世人削尖了头想不当官因为当官有好处。此时我们有一个好丞相可以把所有的一切依赖着他但数十年后能否还是如此呢?
不过父亲说儿子你可以试着去让这个制度更完善一点用得更长久一点。
我用力的点点头突然感到一种温暖这一刻的亲情真得好温暖。
群臣开始再次计议父亲承继大统的事。谯周来报:近日有祥风庆云之瑞长安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正应汉中王当帝位以继汉统。我对于这些东西是不相信的曹丕受禅连麒麟、凤凰、黄龙、嘉禾都弄出来了何况是一点风云之气。而且我对谯周这个日后曾一力劝我投降的人感觉也不是很好虽然他的名望也算是极高的了。
不过把这些虚幻的东西抛开父亲继统也是有着现实的意义的。献帝死了(其实是误传)汉室不应终结。此时孙曹两家交好我军荆州大败之余已微有人心焕散之势虽有雍凉大胜的光环遮住却难掩内里的空虚。内忧外患之际哪里还有比父亲登基为君大封群臣更加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的事呢?
当然父亲称帝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天下三分曹丕称帝父亲再称帝那么孙权主举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献帝这块牌子被摘下父亲就算挂上大汉的招牌但还有人会认为这还是大汉么?
三国的局面其实已经形成了。
冬天就这样到来了。长安的冬北风呼啸黄沙漫天人都猫在房间里烧着硬木的火盆。我开始怀念荆州和益州的冬天。不过据父亲讲我的老家涿县冬日也是这样的冷。
寒冬一过父亲的病有了几分起色他于是登极了。
国号季汉定都长安封吴氏为皇后封我为皇太子刘永刘理各封亲王。
拜许靖为太傅、司徒;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领雍州牧;拜马为骠骑大将军领凉州牧;拜张飞为车骑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益州牧;拜赵云为建威大将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雍州刺史;封黄权为征北将军凉州刺史;封赖恭为镇远将军寻迁太常;封庞德为镇东将军;封李严为兴业将军;封孟达为兴汉将军;封马良为安南将军领益州刺史;封刘巴为尚书令;封廖立为侍中……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父亲虽是大汉天子封的也是大汉官职却从来不按大汉的律令进行而是由他随心所欲的给每个官职加上不同的涵义。例如我最担心的那个可以自行任命官吏的州牧在父亲这里就成了虚职成为他和丞相处理该州事务的助手这个助手可以提出该州的展规划提出人员任命政策执行却不再直接负责该州的事务。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欺诈但是父亲的确开始有计划的改革政务了。虽然他的政务改革受他的身体状态影响但他有一个好的丞相那个丞相就算手中只一粒沙他也能将之变成一座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