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御史冷面侍中终入狱 丞相贤良廖立感衷情(2/2)
孔明大笑:“不错这些字就是拼上去的陛下可有襄阳纸错些给微臣一用。”
我早已信服忙着人取来襄阳纸。孔明又道:“再拿些细绢还有笔墨。”
我把自己的龙案让出亲自拿起墨磨起来。孔明告了罪提起笔来在细绢上写了大大地一个“和”字。写完之后略晾一晾放在了一张襄阳纸上细细展平压实。接着孔明噙了口水轻轻喷成细雾笼在那细绢之上。过了片刻孔明说声:“成了。”将细绢放在一边拿起襄阳纸果见那个“和”字已经透过细绢端端正正的印在襄阳纸上。孔是把那纸交到我的手中我拿着它与那纸书信对照着终于拍在龙案之上:“好手段!”
孔明说道:“其实我这种喷水的方法并不出色另有一法是以蒸醋来熏蒸气一起襄阳纸墨迹清晰有如手写却不会留下任何水渍而且纸绝显得古旧些似是数年前这宪兵。我相信这封书信便是以此法伪造的。廖侍中虽然与我不睦时时口角但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他没有任何恶意。我虽登高位为百官之长却也不过是一介书生出身。并无所长难免犯错。而他才华出众见识过人有他提点我也会经常想一想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拾遗补缺把事情做得更好。况且以他的骄傲就算对我不满也必当面指出。绝不屑于背后出招用这种办法来算计我。”
孔明说着走到廖立身前叫着廖立的字道:“公渊你我相识二十余载眼见你我都到也不惑之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么?整天在朝堂上斗来斗去却连不相干的旁人都知道了。用这样一条计来离间你我。可笑我们自以为是荆州俊杰天下英才落入圈套而不自知。若果然中计你我荣辱还是小事。误了季汉地大业上对不起先帝和陛下下对不起百姓万民。此后真相大白留在朝堂上的人更有何面目以对世人?”
廖立再也受不了扑得一声给孔明跪了下去:“丞相廖立平素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总与丞相做对。今日方知我比丞相有如星火之于皓月丞相是君子我是小人故丞相如海。能容天下廖立如浪花胡乱跳动以为能事却不知自己地真实面目。我此番犯下大罪丞相反为我开脱雪我奇冤廖立谢了!”
孔明道:“何出此言我们皆是季汉的臣子理当同心同德共佐汉室。亮以后有不当之处还请侍中赐教。”
两人相视孔明微微而笑廖立却落下泪来。
李严在一边忽得沉声道:“丞相说得好生轻巧眼下廖立身犯大罪法不容情就算此信不是他所写他此时亦未洗清嫌疑。况他以身投敌之罪远大过构陷这罪丞相虽为百官之长亦无法翼护猛罪之人。丞相除了这一猜测可还有其他证据?”
孔明愣了一下缓缓摇头道:“我相信此事另有隐情。”
李严冷笑道:“那就是没有其它证据了。如此得罪了。陛下微臣身为御史大夫主管纠察百官现在把廖立带下去了。”
李严占住了道理此时我虽然倾向孔明却无法说出其它的话来只得点头:“先将廖立收押了吧。不过事情未曾察明不可用刑。”廖立一介文士若是由李严任意去审不出三天非得死在牢中不可。
李严拱手而去。
我也孔明相视苦笑。半晌我斥退诸人道:“此事朕没有做好。”
孔明先向我深施一礼:“陛下相信微臣臣感激涕零。此事其间隐密重重环环相套思虚周密其后必隐着一个巨大地圈套。臣虽不知这圈套从何而来但既然生在曹魏使者前来之时决计与曹魏脱不了干系。不过董昭等人身为使者若我将其扣留进行审问就算能查出真相却未免惹天下物议。”
我恨道:“曹魏以人假冒鲜卑人伏击朕和公主以设圈套暗自丞相和侍中若朕放过他们如何甘心!”
孔明笑道:“曹魏与季汉为敌又非一日若其不进行破坏才是怪事。只是此计一石三鸟竟与我们以贾诩破司马之计相仿佛看来也是个高人所为。以为臣看只怕是贾诩的可能性还要大些。”
“为什么?”
“我们当年的离间之计随着匈奴人在并州作乱已怕已为有心人识破旁人不说只怕贾诩和司马懿已是心知肚明。不过此时司马懿避祸还来不及身处险地怎肯再有动作帮臣猜测可能是贾诩要报当时的一箭之仇。”
“不过不论实情如何他都失败了。陛下信任微臣故微臣未受打击;李严一心为公虽然攻击微臣微臣却也不会因此记恨于他这离间之计也无所用;而廖立这场牢狱之灾虽然冤枉但他素来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经此折磨于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过些时日或查出真相为之昭雪或陛下特旨赦其罪则其必真心以报陛下。廖立大才还是可用的。眼下董昭等人意图已明将之逐去即可。这场风波过去北边中部鲜卑伐西部鲜卑之事选贤和军校之事才是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