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六节 重阳词会(2/2)
“刘大人说的是,呵呵”王爷眼色一变,马上又笑脸对着老大人。
“师翁,试试这茶,君山银针,昔年八哥儿上贡父皇,孤御元有功,赐座赏茶,就是这银针,物是人非呀”
“王爷,这银针文人赞叹如“雨后春笋”,行武之人谓之“刀枪林立”,红楼的粉姐儿偏说“金菊怒放”,亦好之。”刘大人显然是博学之人,这段趣闻,说得王爷眉开眼笑。
“是吗,哈哈,有趣,有趣,怪不得,昔年在先王跟前第一次喝时便觉得不凡,原来如此有缘”
“刘大人所言不虚,这银针自古有九不采,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所选之茶芽以毫计,历千万不足一斤,熟手一日摘鲜茶也只得半斤,其后历经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历四日方成。”老大人看着杯中之茶,感叹万千。
“老大人学识广博,下官佩服。正因这茶耗损民力,先皇上仁慈,体恤民力,特命地方不必上贡。”
“噢,这孤倒是第一回听闻。”王爷又喝一口,没有马上咽下,而是含在嘴里,让这茶香润牙浸齿。
“地”字房内,张家三口和王动坐在里面,经过大厅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认出湘翁,纷纷行礼,还都在猜跟在湘翁身后的是何人。在座的张浩大多都认识,有天心阁文昌阁过来的文人,也有岳麓书院过来的学士,还有谷王府里的清客,长沙府有名望的文人骚客,差不多齐了。张科在“地”字号房内坐了会,就到大厅,和一干熟人打招呼去了。张萍问了周老头姐妹在哪后,也溜出去了。包间里只留下张晋湘和王动。
茶还是王动熟悉的,银针,王动盯着茶呆,等张晋湘开口,显然张老头更清楚今天这个局面。
““天”字号里应该是谷王,还有谷王师翁刘璟老大人,静之,你的大作惊动了不少人噢”
“人”字号里坐着四位小姐,环肥燕瘦,个个都是美人。
张萍叫灿儿妹妹的,是周老头的孙女,周在生意上差张晋湘一大截,平时往来不多,但他孙女周灿灿倒是与张萍交好,周灿灿与张萍同年同日,只差一个时辰,同一接生婆接生,因此结识交往,情同姐妹,周灿灿是个比张萍还要活泼的女子。
另一个张萍唤作青莲姐的,是刘璟孙女刘青莲,四人之中刘青莲年长些,芳龄十八,待字闺中。青莲小姐跟着爷爷学的满腹诗书,常年生活在王爷府,谷王本想让青莲做他儿媳,但老师刘璟初时以年幼推托,如今则以身体欠佳为辞,而这青莲小姐的病,一大半都是装出来的。但论长象,青莲倒是这四位美女中最动人的,瓜子脸,柳眉细腰,要让王动来评,能打个八十分,不足之处,也就mimi小了点。刘青莲正宗的大家闺秀,虽然张萍也出自大户人家,但与青莲一比,还稚嫩些野些。
另一位美女叫刘秀珠,张萍也是今天才认识,长沙知府刘煮安之女,以前听三哥说过有知府有一千斤,别的不知。也就是此时正在“天”字号房内陪王爷说笑的那位刘大人。刘小姐今天是被青莲小姐抓来的,青莲是早上才听到王静之这个名字的。
昨晚王静之抬回后,周老头就去了命人把王静之背的《浪淘沙》送去了谷王府,谷王即刻命他进见,详尽的呈说了张晋湘和王动晚宴的言行。谷王喊来了老师刘璟作参谋,刘老大人也不知王动深浅,词写的自然没话讲,绝对的文才,当时刘老大人就拍案叫绝,然后又紧锁眉头,只是觉得王动这词有点不合时宜,不和王动什么来历,难道是建文余党,且这秦皇岛在历王制下,此时在长沙写这么一词,一时都不知王动意图。于是决定借重阳的名义,望江楼出面搞个词会,会一会这个王动王静之。词是好词,第二天,刘老大人就在书房把这词抄录了一遍,正在赏析,不想被孙女青莲看到,为之倾倒,适逢有这个词会,刘老大人就带上她来,这样也正好可以打个掩护。青莲一人去怕尴尬,知道知府大人也同去后,就拜托爷爷递话,把知府大人的千斤也捎上。周老头一看到这么多重要人物家的小姐亲临,急忙把自家孙女推了出来。
注1长沙筑城始有天心和文昌两阁之说,现今天心阁乃清人所修,今人复建,据传地处原文昌之畔。
注3秦皇岛清时才与陆地相连,明时为海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