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九九节 书局生意(2/2)
“呵呵,文华兄,我这书已经作价两钱银子了,你若转售,那要多少金?”王动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以此书来看,近的暂且不说,如今皇上虽是个武人,但却喜文事,京城在编巨书,光各地献书不下万册,编书一事是由解大人主掌,可见皇上的心性。皇上所好之事,下必效之。静之这书大有生意可做。”郑春看来说的话不假,这些话,你不做这图书的生意,是不会去关心,也是说不出来的。当然他也是个滑头,王动问他弄回去要卖多少钱,他没说,不过有一个信息,显然这个书定价定低了。“不知此书静之印了多少本?”
“实不相瞒,第一版《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各五千册,其他各一千册。”
“五千册不为多,但若只在长沙一地售卖,那三百本足亦。”
“王某也是如此思量,正想着如何把这书卖出湖广。”
“静之看来是初涉此行。”郑春笑了,他感觉能指点一下王动还是很有满足感的。
“大明朝书商不多,但也是各个行省都有,且平时也都有些往来,这潇湘书局一夜挂牌,本来就已经让文华有点吃惊了,诚然,更吃惊的是,不名则已,一鸣惊人,一次过出八本书,个个都是抢眼之作。”
“倒是让文华兄见笑了。”
“静之印书之时,应该把消息放给书商,让些利,然后由他们负责各地售卖。”
“王某倒实在是欠考虑了,前些时日事多,一直到今日也是偷闲而已,没作思量。”王动很庆幸碰到了一个懂行的。
郑春家里是开书局的,印书卖书,他自小耳闻目濡,也是有生意的素质,家里书的生意做的不错,他倒更喜欢读书,家里的生意,这会还不用他去管,也就由着他四处游学,古代读书人就这个样子。考上个功名,当官去,没考上的,家里有钱的,趁着年轻,可以四处游学,美婢伺候着游山玩水,还能尝尝各地花柳。郑春到长沙府时间也就半年,没住在河西,而是在长沙城里典了个房屋子,每过个一两日,倒是会去书院学习一下,但每三天也有个一天不是寄情山水就是托身红楼。潇湘书局出书的时候,他还小吃惊了一下,毕竟,做这生意,不是摆个小摊,特别是自己出书的,开始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要是选出了书,卖不出,那一本两三就能把你挤倒掉。不过,更让他吃惊的是,出的这八本书,以他的眼光来看,本本都是好书,这年头,经史子集印了不用怕,只要你敢去投入,到时只要说通了朝庭或是官府,那官学收购就把你吃到饱饱,印些志异(小说)也是好卖,这种书文化人看了消遣,稍稍识字人也会去买来看;最怕的是印诗文,这种书大多是作者自己出钱印,书商抽个人工。除非你是当是名家,如解大人若是要出个对联集子,一定好卖,名声一定要极大才行,普通的名人,印的书,也只有他自己出去慧赠。
王动出的这八本书,《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一定能挤入经典之列,郑春已经买了来看了,一个词,醍醐灌顶。一字一词一句,反复吟读,见识更深,每看一回,都有新得。这种书,不用说,一定会是每个读书人必备必读之书。还有,词与戏曲,历来不登大雅之堂,不为文人所重视,写词的是有很多人,如此去点评绝无仅有,戏曲就更不提了,怕是这书一出,那些个戏子各各都要为王动做个神位供起。《数学》和《形学》算是一类,郑春看后,马上就知道这书以后可能再版的机会和数量会远远出其他书。《商论》和《梦的解析》在于他们的争论,只要有争论就会引起兴趣,就会有人去买来看个研究,如果这书讲的是对的,那开了先河,也当入典籍之列,也就是说,再版的潜力非常之大。《标点》一书就更不用说了,算是工具书。以后怕是每个读书之人,人手一册。《本草纲目》以潇湘书局开的价钱,郑春就知道了,这书,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呵呵,可能这个比喻有错,毕竟真娶了公主的人日子不一定好过,但买了这书的人,若真象书局介绍的这样,寻常之人那开医馆倒成了寻常之事了,还好书局定下死规矩,只卖杏林国手。
接下来,两人讲的很投契,王动给了郑春两个选择,一是代表郑家和王动合作,二是加入潇湘书局,帮王动做事。郑春出来是游玩的,他目前还不需要赚钱,也不缺钱,王动提出的这两个建议,出乎郑春的意料,原本他想着,也就是结识了王动,拿到了一个折扣。没想到王动看的更远,以这八本书的实力,王动的才学,潇湘记的财力,当然他不知,这个书局王动占大股,郑春没想太多,马上就答应了,加入潇湘书局,王动大喜,马上告知小六子,书局有掌柜了,这些天,你还在这里帮忙,过些时日就不用泡在这里了,小六子也是大喜,以前在潇湘记是与人打交道,这些日子,天天对着这些书,书是死的人是少的,墨香远没有菜香好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