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三七节 郑和归来 一(2/2)
楚王已经征得了皇上的同意,准许民间商号随行,租用下西洋水师的船进行贸易,第一批同意出租十五艘粮船。因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晚了,虽然这个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但没有一个大商号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货品,很多商家只能跳脚空叹,连楚王也是以为,这次出租船的许可是为再下次使西洋准备的,让他意外的是,有的人很早就开始备课了,这个有的人,就是王动。
本来王动准备的十艘船的货物已经基本齐全了,突然又多了五艘,人手和货品又有缺口,就在三湘商会一帮主事的人愁的时候,王动却提出了个办法,于是不到三天时间,货又源源不断的往货仓了。他们一边在南京,苏州,厦门附近市场上直接采购商品,交易马上谈,买空你店里所有的货,然后说明三天或两天后来提货,同时开始大量在京城,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接触苏浙商户,开始融资。不是以三湘商行的名义,而是以三湘商行这帮主事者各种各样的朋友的个人名义或是朋友商号的名义,借钱。能借到钱最好,借不到钱就拉你入伙,把船上的位置租给你,有人代替你去做生意,保证你投一百两赚两百两。
其实这五艘船,王动一人就包下三艘,他通过雪糖解决了两艘船,而通过味精解决了一艘船,雪糖第二批货已经收回了款,第三批货,他下了个筹钱的狠招,让他小舅子预收第三批货的定金,另外预先拍卖明年各地代理权。而味精同样也是如此,直接付现银或宝钞,优先考虑易货,这下引来了各种各样的贩子批商。味精和雪糖,让京城的商贩见识到一个年轻海客的精明,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人以外,没人知道,这个海客与王动有密切的关系。
这股采购风易货风似乎是一夜之间刮起来的,风力十足,十二级都不止。一时间,整个京城一带集市为之一空,后来居然有零售店开始停业,理由很简单,没货卖了。率先关门大吉的是茶叶,布庄,瓷器,此后蔓延到药材,铜铁器(主要是工艺品,也就是玩物这一类。),酒,饰,女用化妆品(胭脂香粉),鞋,成衣,最后终于在郑和进京的时候达到顶峰,手上有点余钱盲目跟风的见什么买什么,先买会一大堆,然后跑去和大的商号谈转卖,弄行很多商号莫名其妙,这下把下西洋的船队也可以做买卖的事情弄的全天下都知道了,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这是王动想要的一个局面,至少时间之短,很多有识之士,很多酸儒硕学来不及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郑和回国的这十一天里,皇上很忙,很多大人物都跟着皇上一样忙,更多的人比皇上还要忙,等这帮人反应过来时,船已经起锚了,等到回来时满船的金银,满船的异国特产,自然就能堵上这些大嘴。
京城、苏州和福州三地店辅的反常现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宝钞与银的交易价格居然回升了,王动不用看都知道原因:市场上流通的宝钞不够用;有的地方居然连黄金都被用作交易,原因是流通中的银两不够了,这成了户部最郁闷的一件事情。此前自宝钞行后,大朝朝一直想取消银子的货币交易职能,结果搞不定,而且随着宝钞的无限量印刷行使用,宝钞开始跌价,宝钞贱而银两贵,这个矛盾远远出了户部官员的调控能力。而此时间几个地方同时出现宝钞价值回升,让户部官员郁闷无比,同时也带来了更深的担忧。这可能会是多行宝钞的一个理则,也可能会是银两进入流通作为货币的一个理由,而这两样,都是清醒的户部官员所不愿意年到的。
一切都与王动无关,王动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除了他丈母娘以外,他一定要成为主角,在马府兴奋着坐等郑和的这帮人中的主角,一定要能引起郑和的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证明,永乐很宠幸郑和,王动这帮人一直在马府等着,晚饭早早就吃了,结果左等郑大人不回,右等不回,又吃了宵夜,先看着皇宫里的住家户都要入睡了,突然守候在洪武门门口的小斯狂奔了回来,进门就叫,“老爷马上就到,老爷马上就到,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