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开发夷洲(2/2)
“福建地方上也是两种意见,一个要守,一个要弃,京官离的远,那里会管岛上有什么,只是听说那年年有狂风暴雨,又有不开化夷族。每年朝庭放官都不大愿意去,去了又是个个叫苦。如果静之真的有意,无妨,但使人上去好了,若有人要说事,某家替你挡着。”郑和有他的想法,若是把夷洲展起来,以后去硫球和日本就方便了。当然,他不知道,王动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些天,仓库里还在往船上上货,从京城又过来了两条商船,再过几天还会有两条船过来,那两条船上装的是水泥,最后一条船将装上糖和味精,以及在长乐附近采购的货品。
王动绝对是个能花钱的主,廖管家则被王动差的买这买那,很多东西他根本不知王动买来做什么。硝石是买回来制冰用的,这个是王动府上的秘密。但木工砖瓦工铁匠纺机这些东西也是要买,难道海外连这些也能卖钱吗。
考虑到要在海外一年多,王动算过,一个人基本上要吃掉一吨的粮食,郑和是问过他,是和大船队混着吃,还是他们自己准备,王动则回,混着一起吃,但自己船上也会备些,自己备粮成本高,但混在郑和的粮船一起,那就简单了,付钱嘛,小意思。
廖管家一直说人手不够,结果小孟又介绍了几个渔民家的孩子给他,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廖管家又埋怨,语言不通。不过有一点廖管家很知足,这几个小家伙基本上还是蛮听话的,说东不敢往西,后来沟通才知。个个都觉得在东家这里,吃的好。廖管家又骂,个个都是饿死鬼。
这几个收来的孩子,三个女四男,廖管家挑了个机灵的服侍王动,小家伙叫林达,王动一看这个名字就笑,对他说,番国,名在前,姓在后,你的名字就变成了达林,这个达林在一种番话里意思是“亲爱的”。古人含蓄,王动这么一说,把这帮小家伙弄的莫名其妙,不过,绰号小爱就叫开了。
王动让廖管家教他们认字,结果,廖管家哪里有空,这事最后落到了绿柳身上。绿柳也是乐的每天有事做,自从到了福建以后,王动并没有很多时间陪她们,如果不是赵大娘每天都过来说说话,她还真的很闷。她又不象刘秀珠,一眨眼人就不知去哪了,且她只要一说出门,廖管家马上会安排三四个护卫跟上,弄的她很不习惯。
十一月,陈泽的叔叔陈贵过来了,还带了四个人,这四人是懂制盐的。陈贵原来就是在家庭里面负责采购,当陈家听到陈泽的消息之后,族长,也就是陈泽的父亲就把家里几个主事都召集起来商议了一下,决定由陈贵选几个人,先下来,配合王动把盐场搞地来。
王动是不会对郑和说,他要到台湾去晒盐的,盐铁专营,民间私盐是要砍头的。在郑和的支持之下,王动开始动用大船往台湾运送物资了。肖勇和一帮工匠到达长乐后,一大帮人,八条船,浩浩荡荡的往夷洲进,这些,王动把刘秀珠和绿柳都带上了,好好去台湾考察一下,好好玩一下。
船队到澎湖停了一下,把一个做好的水车,在那装了起来,另外,还有几架风车。王动考虑到海上风大,有个风车,也能提供点动力。这下,把澎湖小六子和王铸的老巢弄的蛮象个样子了。不过,这样一来蒋武他们也知道,原来味精和雪糖都是王动搞出来的,对王动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王铸和小六子靠着渔民和岛上的人搭上了关系,不过开始主要是去收购海草海菜,后来开始往岛上输糖和味精,再后来,他们开始大做生意,很简单的生意,把一些生活用品,从长乐贩到夷洲,不过价钱非常便宜,开始在岛上收买一人心。最后,用白沙酒搞字一位族长,在他的肯之下,他们搞到了一块地。请人搭好了高脚的木屋,等王动过来。
结果王动带着官兵和朝庭的文书过来,名义是为下西采办物资,这下岛上,他成了老大。不过他没摆老大的架子,先是通过那个族长,把岛上的少数民族头目全都召集到一起,很简单的说了个话,大体意思就是,先前官府离开了夷洲,不代表朝庭不要夷洲,战事不断,一直顾不到这里,这些年,稳定了,朝庭决定好好在这展一下。
这话一出,底下两个意见:一个是服从朝庭,他们这帮人,以前就是良民,而且这次过来赴会的时候,看到王动的船,马船,座船,粮船各一艘,另外余下五条战船,船上的士兵个个十分英武,加上郑和出使日本的时候,庞大的舰队,多年前就已经让这岛上的居民受到过惊吓了。但也有另一个意见,另一些小的部落,在岛上自由惯了,这会要听朝庭管,自然不愿意。
王动又解释了一下,朝庭不会与他们争利,反而会在岛上修水利办学堂修路,凡有所取必有所偿。而且说了,不收税赋。关于税赋的东西,王动问过郑和,郑和的意思是不用去收了,你今天收了,灾荒之时,你就要救济,到那时,可能收的不够拨的。
一听到没有税赋,果然,抵制的少多了,除了几个在密林深处的部落以外,别的基本都表示同意。特别是那些处在沿海水边的部落,他们近两个月以来,已经开始从物质上改善生活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王铸和小六子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