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节 南洋基地(2/2)
到那清真寺,大家把鞋一脱,齐齐进去静坐,听阿訇讲经,施大娘在民间的威望可见一斑。番汉民众知施大娘而不知他爹施大人,跑过来向着施大娘磕头施礼的人排成了队,如果说开始的时候施大娘的形象还与施正卿刻意扶持有关,后来就不一样了。
姚郑问了通译,结果回的话,这个是因为施大娘施米,那个是施药,还有的是施大娘提供房子给传经地阿訇。还有出钱修桥修田。施大娘其实年龄不大,三十不到,穿布而非衣锦,若是有人要对她磕头,她总是抢前一步去扶。别人施礼,她也是马了回礼,全然不会在意对方是老是小是脏是干净。两位大人看了也是连连点头,没地话讲。
今日开坛讲经的阿訇是去过天方国的,讲完经之后。跟着王动过来的哈三和这位阿訇交流了一下,那位阿訇对郑和大人懂阿拉伯语已经很吃惊了,没想到还有人懂,居然对《可兰经》还颇有心得,很是吃惊。在他印象中。中国大明朝也是有人去过圣城朝拜地,不过那里佛教盛行,回回不入大堂呀。
王动现在已经习惯躲在别人身后了,当官地人前人后,大家簇拥着,他从龙城把他地班底全带到了旧港,在姚广孝和郑和大人接见过一帮海外华人商家之后。他们坐下来看会。这会的陈泽、杨刚等人在西洋诸国讲话比很多国家地国王都响了,且这两人在西洋没回国,与当地的商人也都熟悉了。
中华总商会在旧港开第二次股东会,王动也是吃惊,这才离开半年,走的时候开会也以十人左右,现在已经有十五人了,也以是说,有新的势力加了进来。一介绍是泥渤国和苏禄国的商家。
龙城和夷洲地瓷器已经在西洋诸国热销了,加上中华总商会里王动这个大股东从大明朝源源不断的把中国货运了出来。这个力量太惊人了。前些年明朝官府派郑和下西洋,大大打击了走私贸易,这让西洋诸国的商人非常吃惊,没想到才过了一年,王动居然随着郑和大人一起,大做生意,暹罗的吴和郑以前都是不入流的家族,搭了这班车后,马上跃升为巨富,如果此时自家还不赶快搭便车那一定会被远远的抛下。
两年的贸易。中华总商会累积了六十多万两白银地收入,其他的还赚大大小小四十多条船,还与龙城地方官府养起了一支两万人的陆军和六十条战船的海军。此次更是按地区和行业在商会内部重新区隔,王动的要求是区域化和行业化。比如旧港王家主营是大米,那以后种水稻、大米的贸易、酒的生产贸易。交给王家。各地所出第一考虑出粜给王家;旧港林家主营是木材,那各地优先考虑把木料卖给林家。由林家出面与外国商家打交道。
这个提议在股东会上原则通过,至于哪家让出什么产业,多了哪个市场,则由后面的会议慢慢协调。会上的重中之重是明朝征北元的粮草问题,蒋武已经把这个信息散到了各地,这次过来以是看准备情况如何。
结果非常轻松地以凑足了两百万担,也就是说粮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运,运到哪,这事一定王动心里大安,赚多少钱在那帮夫子眼里都是细枝末节,但粮草实实在在的运到了皇上的手上,那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代表,旧港王家的家主王国忠推为代表,押粮去中国。为了这粮草,郑和还特别从他的船队里调了一支船条,大大小小二十条船一千人护卫。这支队伍在旧港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出港启程仪式,然后起锚往东而去。沿途他们会汇集从另外几个国家过来的粮船,在琼州集合后,前往澎湖,然后再从澎湖往天津和京城两地,一路沿大运河北天津,在那里再改陆路送往大同府。
忙完这些,王动留下张浩跟着姚和郑的大部队,他本人而是带着手下的一帮商人去苏门达剌,他可是名义上地国王,那里是他唯一真正合法的领地,他要象经营龙城一样好好的规划展一下。
苏门达剌国自王后嫁给王动之后,迎来了新的变化,国家各处城市应该说是村寨有了很多汉人的身影,这些汉人到这各地之后,开始上山或进林子,挖石头锯木头采草药。过后不久,王城那边派了很多人过来,重新登记人口,丈量土地。接下来,更有意思地是,各地地酋长被要求到王城集中,国王和王后回来了。
王动手上的苏门达剌国人口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万人,其中地二十多万集中在一百六十多个村寨,这一百多个村寨又有十三个码头,有二十六个在河边,十个在山谷较大,人数过千,除了原来的矿藏之外,另有七个很偏的村寨被现有重要的矿产资源硫磺和铁。
种植业不用多说,胡椒、水稻、橡胶、水果,作坊以造船、火药、炼铁为主。王动带着大家过来,也就是要大家出钱,龙城的形势,他不想多对别人说,那毕竟太显眼,龙城完全呈现到中国皇帝面前,就是他们完全脱离中国的时候,永乐不可能会同意有一个达强盛过大明朝的汉人政权的存在。所以注定那里一时间只能作为了个贸易中心,别的还是能藏就藏些。
阿里也没有想到,一个汉人国王会这样尽心尽力的为当地人着想,会大力在当地展农耕渔业。王动这个国王与前任国王相比,真是月亮比星星,阿里总算是知道,富饶的大明朝是怎么样建起来的了。
与龙城的汉人一比,阿里也现了,本国人太过懒闲。他在龙城的时候,看到的天没亮很多作坊点灯开始准备做生意,月亮都出来了,码头上还是光亮如白天一般,很多人在忙碌,很多小船在穿梭。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可以让苏门达剌这个小国家也能有那样的繁荣,阿里感叹,自己临到老了,居然还遇上了国家的兴盛。
米兰和王动高高的坐在一个塔椅之上,穿着当地的衣服,王冠、权杖、佩金刀,高高在上的看着他们的臣民。酋长们在点到名后,领着家里人挨次序走过去,上前给国王和王后行礼,米兰则向王动介绍他们身份,然后是由王动签一个东西给他们,阿里则大声读出那纸上写的内容,也就是赐什么礼给他们,封他们什么称号。
这帮酋长可算是开了眼了,他们来的时候,很多都算是盛装到王城的,这些所谓的盛装光**用个树叶扎住档部的都有,也有是穿了衣服的,只有在码头和王城的官员贵族才有穿布或是丝绸的。
更重要的是,今天晚上的场面,诺大个广场,整整齐齐的搭着成排的桌子,所有的桌子上辅着白布,桌上瓷器盘子放着吃食,粗大的圆木砍着木做成凳子。另一边搭的棚子更大,棚子里堆着瓷器、丝绸已经分成一分一分的,吃完饭之后,大家都有份。吃到一半的时候,烟花燃放,这下苏门达剌国的人算是开了眼了,更多的人是被雷倒了,此后,苏门达剌国开始有造像供国王和王后的传统,且在国王和王后面前有任何粗话打斗被视为对国王和王后的不敬。
米兰的儿子锁丹这次没有回来,他被留在了南京,与他一起留下的还有西洋那些汉人商家的孩子们,基于此,苏门达剌国开始在王城建官学,给各地酋长名额,子弟可以免费入学。开的课包括汉文,可兰经和苏门达剌国情三样。
怕是郑和和姚广孝都不会想到,他们两人为龙城和旧港的变化筹划,这两个地方在王动现在的计划中只是冰山一角,苏门达剌隐在水面以下,而这个苏门达剌会是他征服整个爪哇岛和东南亚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