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路是自己选的(2/2)
“这个我赞成,看样子你已经有想法了,说来听听,我也学习一下。”
“学习不敢当。我想这个自救工作得分几部分,一是减少损失,尽量多让各村开挖排水沟渠,及时把水排出去。二是想办法增加收入,让群众减产不减收,这才是救灾的根本。”
丁有德看了看张凌,伸手从抽屉里摸出几盒软中华来,顺手扔了过去,“别人孝敬的,咱们一人一半。说说看,怎么着才能增加农民收?”
“种菜!种简易大棚菜,投入较少,但是来钱快,效益好。不说别的地方,就说咱们白沙县,主要是靠南部几个镇供应蔬菜,可是这次降雨南部几个镇的内涝十分严重,估计很长时间也没办法耕种,县城十多万人的吃菜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说,只要我们能种出菜来,肯定是不愁销路。”
丁有德皱皱眉头,“要是北面几个镇都这么想,怕是咱们也就没有多少优势了吧?”
“不怕,今年全国都受到水灾,应该说各地的蔬菜供应肯定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几个主要的蔬菜产区,都是重灾区,我的想法是咱们集中按规模化经营,一村一个品种,形成规模种植,肯定能打开市场。”张凌说的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棚菜在全国各地都是起步时间不长,玉林镇赶在受灾时抢时间差,应该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效应来。
种菜?丁有德的眉心拧成一个川字,显得整个脸更加黑瘦了,“张镇长,不是我泼你冷水啊,种大棚菜,一要技术二要资金,这两样咱们是一样也没有,这工作怎么干啊?”
张凌早已想好了,“我听说寿光那儿可以请到老师的,只要付钱给他们,他们出技术员包教包会。另外,咱们也可以跟文江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搞好关系,请他们来技术指导嘛。”
“那钱呢?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行啊,你没算一下,搞这个大棚菜得多少钱?”
“我算了一下,咱们就拿最简易的棚算,三面墙是用土坯和砖垒起来的,不用花钱,让老百姓自己做土坯就行了。搭架子用的竹杆花不了几个钱,最贵的就是要属盖大棚的专用膜了,我打听了一下,一亩大约得七八十公斤膜。整个棚算起来,有两千块钱顶天了。”张凌把手里拿的资料递给丁有德。
看着手里的资料,明显是张凌整理过了的,丁有德心里渐渐有了底,“一亩地两千块,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咱们这次受灾的有十四个村,一村上二百亩,得有近三千亩。一亩地两千块,全镇就需要六百万元,咱们上哪儿弄去呀?”
“丁书记,听说过升米恩斗米仇吗?这建大棚是为老百姓找好处的事,凭什么让镇政府出钱?不能给群众造成一个有了困难就全部交给政府解决的错觉,毕竟我们没有那个实力。我想咱们可以给点资金扶持,但是大头还是得老百姓拿。”张凌点上一支烟,在沙上坐了下来。
有了困难不找政府找谁?丁有德一瞬间有些恍惚了,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张凌吗?“你看给多少?“
“一亩给五百块怎么样?咱这也算是补了四分之一了,已经很够意思了。”
一亩地五百块钱,三千亩就是一百五十万元!丁有德刚刚从政府那面转过来,自然知道镇上的财务情况,“要说镇上还是有几十万的,但是一方面要保工资,另一方面,这点钱也得留着有个什么突事件急用儿。算上你带回来的二十万,也只有五十万元,剩下的一百万的缺口你上哪儿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