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真相 民情日记(1/2)
斤到张凌有如丹赖般的话,韦江基本卜哭了,众他妈狮州4是镇党委书记,这分明就是坐地起价的奸商嘛。“那以张书记的意思,到底该毒么个收法啊?”
张凌摇了摇头,“老兄,说实话,我这儿窟窿太大了,光是欠的工资什么的就是五六百万,还有一些平时的往来账,没有一两千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韦一江真哭了,“我说张书记,没有这样的啊,我上哪儿给你收一两千万的税去啊。”
张凌转过来,敬了韦一江一支烟,“韦局长,我也没说这些钱全落在税上啊,我这不是跟你商量嘛。这样,前几年拖下来的税,咱们收。但是不能全收,全收的话老百姓吃受不住。要搞平时一年一年地收。群众有点意见还能接受,这一下子攒到一起,一拿就是一两万,一般人的抵触心理比较重。”
韦一江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继续说。”心说这总算是开始说人话了,进步不
“你看是不是这样,咱们收一半。或是四成,其他的就算了。”张凌在地上走了两步,“你看我要是不把马店调理好,这些钱你是一分也捞不着,是不是?”
韦一江一听,此话有理,继续。
“咱们就按一中算吧。
收上来的一半,咱们两家再分。这样吧,财政局财大气粗,权当是支援兄弟了,就象征性地拿一点好了。”
“象征性地拿一点是多少?一成?两成?”韦一江现在是欲哭无泪。这小子不毒当奸商真可惜了,却不知面前这小子前世时基本上跟个奸商差不多。
“歇然韦局长开口了,那就按你说的刃吧,咱们收回来的钱里面,财政局拿两成,兄弟够意思吧?”张凌一听韦一江说出数目来,立即顺棍爬地应了下来。
韦一江看了看张凌,站起来什么也不说就要往外走,张凌一伸手拉住了他,“唉呀,韦局长你好歹定好了再走啊。”
韦一江回过头来,“张书记,你们马店有苹果三万多亩,每亩二百三十块的农业特产税,一年就是七百万的税,十年就是七千万。你可好。先是免了一半。剩下的三千五百万。你只让我拿走七百万,我吃饱了撑的帮你去收!”
张凌呵呵一笑,“唉呀,韦局长啊,你也是干过乡镇党委书记的,这纸面上的东西,能做数吗?咱们现在就是下去收一半,受到的阻力也不会小了。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去做,是不是?要不然你老兄也用不看来拉着我们了,那既然是我们出了大头,自然也该着我们得大头,这个道理很明显啊
韦一江用力一扭身子,“张书记。这件事情我会向领导反映的,到时你可别说我背后告你的黑状
“你可千万别去告,我这刚刚好一点,你说你韦局长这是何苦呢?喂。韦局长,中午一块儿喝一杯吧?”张凌一边嘟囔着,一边目送着韦一江坐上车飞快地离开了,哈哈大笑起来。
韦一江回到县城以后,连财政局也没回,直接就奔县政府去了,正好钱永安有空,第一时间就接待了这位气得哼哼叫的财政局长。
等韦局长把张凌的恶劣表现添油加醋地一说,钱永安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似乎是陷入了沉思。
“钱县长,要是其他镇都跟马店一样,财政局的工作就没法干了。那可是几千万的税收啊,这件事一定要给马店镇党委政府一个教,不能让他们这么放任自流。”韦局长似乎看到了希望,急忙又添了一把火。
钱永安站起来长叹了一口气。“韦局长啊,你刚来,有些事情不了解。我可以理解。可是你要到马店去,为什么不提前做个调研呢?马店的钱是那么好收的?如果好收为什么以前十年一分也没收上来?。
韦一清愣了一下,这个口气似乎不对啊,“钱县长,这个马店镇的线索还是县委领导提供给我的。领导都认可了,还需要进行调研吗?”
“是老耿吗?”钱永安看了看窗外炎热的太阳,“唉,他来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按说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啊。反正我今天上午没什么事情,我就跟你说说马店镇的事情,然后你再决定,这个税该不该收,到底该怎么收,好不好?”
韦一清听了,暗中叹了一口气。看来这次是碰上钉子了。“那就打扰县长了,都是我工作不力,还在耽误你的宝贵时间。”
钱永安摆了摆手,“不说这个,咱们就从张凌上任之前的马店说起吧
半个多小时以后,钱永安放下了茶杯,看了看已经听得脸色白的韦一清,“韦局长,现在你明白来龙去脉了,这个镇我们是不是应该支持一下呢?”
韦一清刚才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脸儿越白,心里把给自己支招的耿道君骂了个狗血淋头,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狗屁文人什么事情也干不了,除了坏人好事。
“钱县长,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请县长看我的行动吧韦一清站得笔直,似乎在下军令一样。
“你为政府聚财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咱
“:“兰干什么都得从实际出,是吧。好了,别往心里去,教巡公长还等你这个大管家给我弄钱来花呢!”钱永安笑着安慰了韦一清几句,却在他离开办公室以后皱起了眉头。这个耿道君到底想干什么,上次杜建昌的事情没有追究他还是张凌讲的情,怎么竟然如此不知进退,在背后给张凌下绊子,看来此人难实是狼子野心,要多加防范。
张凌哪里会知道县城里会有这样一出,他这会儿正在开大会呢。自从单成林一伙儿被收拾了以后,几乎是天六开会,也不在会议室里,就把机关干部们拉到党委东院的大树下。每个人自己找地方坐,而他则是固定地站在树下的那块大石头上。
马店镇的机关干部很复杂,其中不少人跟单成林一伙有染,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靠近领导尤其是有实力的领导是每一个机关干部的正常选择,再加上马店也穷,这些人或多或少地都干过一些违反党纪国法的事。
对这些人,张凌只有一个原则,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自我救赎。改过不咎。也就是说第一要坦白。第二要改过,否则严惩不贷。结果三十四名机关干都有十五人跑到他那儿坦白,退赃款五十多万元,这些都被列为了不咎的范围。其他的人正在审查中,已经有三人因为与单成林案子有染而拒不交待被张凌送到了高强那儿,下场是什么那就不清楚了,据说县纪委包杰玲书记亲自上阵,正在那儿等着抓人呢。
既然成份杂,素质低一点,张凌就得要求得细一点,要不然他的话下面的干部听不楼,弄不明白。也就没办法干好。
比如说他现在正在推行的“民情日记”就是这样,本子已经印好了。到了每名机关干部手里。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将每天听到的看到的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有关的东西全都记下来,能办的就办,不能办的就依次汇总到分管领导那里,最终在镇党委会上讨论。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情日记”。他已经开了三次会了,可还是有人的日记本上一片空白。这些干部也天天在村里跑,可就是不记,你说有什么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