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呆若木鸡(1/2)
再回过头来认识几个牛人)
笔者语:静斋独坐思无物,神走云深处】
七月既望,清晨里凉风迎暑,炎势渐近。远山葱葱,近水淙淙。地庄人匆匆忙忙,有的赶着牛送到村**有的大牛圈,有的扛着锄头快步而行,有的牵着马站在河套边上饮马。
快到正午,太阳当空,热气难耐。这年干旱异常,草原上微露枯黄,在炎炎烈日之下,所有的干渴都无所遁形。虽是七月,正值雨水当旺时节,一连一个多月不见丝毫下雨迹象,满山的庄稼已有萧条之意。
董孝仁漫步在地庄前山,地庄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小村落了,解放以后,周边村民陆续搬来,使地庄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一排排的房屋,一条条的街道,村西建了一所学校,小卖部和饭店之类在校门口鳞次栉比,大道上人来人往,昭显出一派繁荣气象,自己的小孙儿就在那所学校里念书。董孝仁笑容满面,边走边拿出烟袋来,在烟袋锅里放些烟草,把烟袋嘴叼上,取出火柴划着,两手捧着火,点燃烟袋锅里的烟。近半个世纪过来了,孝仁已成了一位年逾甲的老人,他看着地庄的一切,慈祥地微笑着,这许多年,地庄慢慢成长,现在一定比以前好了。他回想起当年闹土匪时为这片土地献出生命的那些人,不禁喟然一声长叹,每一个地庄人都在为地庄付出着,不同的是付出的方式,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却默默无闻,他们都在付出,为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直到老死方休。自己虽在当年幸免于死,这辈子还是留在了地庄,耕耘这一片土地,献出自己的年华和精力。每一个地庄人都是可敬的,他们都不枉为地庄人,都不是孬种,都在为地庄的繁荣打拼到老,他们都热爱这片土地,他们一生只属于这片土地。老人不知不觉的走出了很远,他转过身来,又漫步回家,回头看了一眼学校,这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村里人的心血,为的是让下一代的地庄人更有生力、更加顽强。他忽又想起今年的年头,今年是几十年来罕见的干旱年头,村人辛辛苦苦地忙了一年,恐怕也落不下多少收成。他想着,烟袋里的烟丝已经抽完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把烟袋锅子放在石头上磕了几下,又放进一些烟丝,点燃继续抽起来。那块石头被太阳晒的非常热,他在上面坐得有些烫屁股。哎!这么旱,今年恐怕谁家都不好过吧。但是这些年来,董孝仁目睹了一次次的灾年,地庄人都无所畏惧地度过来了。旱就旱把,没什么大不了的,人还是要活着,马还是死不了。他又笑了下,站起来继续走。
老人走了几步,见前面付得山骑着腰马,风风火火向他走来,老远就喊道:“董老爷子在这闲逛呢?”
董孝仁道:“刚吃完饭,闲来没事,出来走走,你这是做什么?”
付得山道:“去学校给儿子送学费,这贼娃子,横竖不念书了,怎么说都不听,今天我打了他一顿,这不刚背书包去学校了,我一想学费还欠着,就来送学费了。”
董孝仁点头道:“可不能不念,不念书哪能成气候,那你快去吧,学校刚开学,不用着急。”
付得山笑道:“就是,我家震辉不成,有你们发子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先去学校了,回头再聊。”
董孝仁向他挥挥手,说道:“去吧,去吧。”心想自己小时候想念书都念不上,现在这些孩子怎么能念书都不想念呢?这些孩子比自己那一辈人好啊,有选择的余地了。又想到小孙儿发子,心头一阵温暖,微笑起来,这孩子还算有心,一心想着念书呢。听见付得山在吆喝他的腰马,就仔细看着付得山胯下的那匹腰马,真是一匹好马,腰原来是一匹野马,被付得山抓回来驯了几个月,现在这马俨然成了地庄数一数二的好马了。他看着这匹腰马,肚子被付得山喂的浑圆,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他想,这马虽好,终究是匹野马,野性难驯,比起自己家的白电来,可就逊色多了。白电是匹白色骟马,性格温驯,便于驾驭。在地庄最好的三匹马中,要论性烈,当属腰第一,要论温驯,可能要推杨有信家的矮兔,白电在二者之间。他看不见付得山和腰马了,就转身往回走。心想白电是个好名字,这还是他的小孙儿发子给白电取的名,发子说,古有名马赤电,浑身赤色,快如闪电,这马浑身雪白,没有杂色,也奔驰如电,就叫它白电吧。
老人想到这里,笑了笑,发子这孩子还挺会取名的。他边想边走,向家里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