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小学(2/2)
新楼此时建好,正好可以赶上奈奈这一级毕业后的初中入学。
县城里有子长中学,城关中学,齐家湾3所学校招初中生,其中子长和城关中学是初高中一体。教育部安排下,子长中学将不再招入初中新生,加招为高中生,红彦小学将开始招收第一届初中生。
毕业将近,教育局要开始统一的考前学籍登记,入档。奈奈家发了愁,因为毕业后,学生分配是按户口所在区域分配在本区中学。像奈奈这样的农村户口,一定会被分出县城学校,分到周边的乡镇中学。奈奈家希望奈奈能够分配到县城,最好是红彦中学继续读初中,这样就奈奈就不用离家住宿,学校教育条件也好很多。没有户口怎么办呢?红彦小学属于西门坪区域,有人为奈奈爸爸出了主意,借西门坪区的户口,先冒名报考,上了初中后借口改名,用回原来的名字。有了法子,奈奈家花了200块借到了户口,年龄比奈奈大一岁,叫刘芳。原来,几年来,和奈奈一样的情况的孩子,借户口报名已经是惯用法子,只要有熟人介绍花点钱就能借到。
奈奈用刘芳的户口入了档,暂时变成了刘芳。
奈奈的数学老师姓李,是个胖胖的中年女老师,丈夫在教育局工作。大家都传说,李老师是今年数学卷的出题人之一。最后一节数学课,数学老师拿了一张数学卷子进来。说是从以前出题老师那里拿到了一套考前练习,最后讲一下。这节课,奈奈听得很认真很认真,也是这张卷子,把奈奈从平时一个中等生送上了数学毕业成绩第二的位置。
毕业考试先考数学,再考语文,数学满分是100分,语文是120分,一个上午就结束了。
考试那天,奈奈紧张不已,战战兢兢进了考场,见到数学卷子的那一刻,奈奈心里变成了夜空,放起了最美的烟花。
一路做下来,试卷题型和李老师最后讲的那张卷子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有好多原题出现,或者只是数值改了下。奈奈答得很顺利,做题神速,很快就做到了应用题。应用题有两个,第一题是说——小明去考试,结果忘了带圆规,而试题要求他画出一个圆并计算面积,小明有带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斜边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问你能帮小明的忙完成考试吗?
那时候,这样的问法是很新颖的出题方式,奈奈对这题记得尤其清楚,就是李老师最后讲过的。很简单的解法,将直角三角形立起来,一边贴近纸面,一只手压着另一直角边顶点,拿笔贴紧斜边,推着在纸面转一圈,笔尖就会在纸面画出圆来。能画出半径3厘米和4厘米的两个圆,奈奈很快就做好了。
第二个应用题是个陌生的题,奈奈也会,列了常常的式子,计算出了结果。考试时间只过了一半多点儿的时间。
奈奈用余下的时间来回检查了几遍试卷,直到时间到了走出考场。有了数学考试的顺利,语文考试奈奈没有太紧张,答完了所有的题,也是时间到交卷。
奈奈没有等成绩出来,回了农村老家帮爷爷奈奈做农活,直到成绩出来后返回了城里。
回到县城,奈奈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数学99,全县第二,语文104,总分是全县第三名。当时,学校里有一个教师女儿叫张妍,平时总是考年级前几名的成绩,毕业考却只考了160多分,家里想让张妍去上西安的初中名校,成绩不够,就找到了奈奈,拿出了2000块想让奈奈家同意张妍顶替奈奈去上学。就像奈奈借户口参加考试一样,顺利报名后,再用回自己的名字。奈奈的父母开始同意了,觉得没什么,奈奈哭了,哭的很伤心,她又要变成张妍了吗?奈奈死活不同意,最后没能成事,张妍父母找了其他人,还是去了西安的学校,奈奈顺利进入了红彦中学,成了学校第一届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