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花都猎手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2/2)

目录
好书推荐: 股神传说 我的宰相夫君 失落江湖 异说三国 空间轮回 神侠仙侣 变身宿舍 超能修真者之梦幻仙旅 傻瓜王爷穿越妃 斩风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6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h&#25o;)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开来的。

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入了酝酿、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其实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见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对西施故事的再创作杂剧传奇最为充分。元代关汉卿有《姑苏台范蠡进西施》赵明远有《陶朱公范蠡归湖》可惜今天我们只能从《录鬼簿》中看到这两出剧目其内容也只好根据剧目及有关评介来推测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当推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充分地占有了有关吴越争霸与西施故事的种种资料细加区别整合编织成了一部45出的戏剧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贯串了吴越两国的兴亡历史因为西施和范蠡初次见面时以一缕浣纱作为定情之物故剧名《浣纱记》。与前人不同的是该传奇将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爱情服从爱国开始是牺牲割爱最后在爱国主义的实现中使个人爱情也得到了实现。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说:“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范蠡又劝她:“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故《浣纱记》看似爱情故事实则以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浣纱记》之后出了本《倒纱记》结尾写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骂他背离海誓山盟而范则反唇相讥要她对吴王屠戮功臣、荒淫无度和国破家亡负责。这样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视之有点无聊了。

杨玉环

杨玉环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烫的题材通过影视传媒接受启蒙的年青一代满头满脑子的杨妃、慈禧和武则天的故事。杨、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变过程以及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认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o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白香山《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时玉环岁唐玄宗已经56岁。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李林甫。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一直到七年之后玄宗的孙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方基本平息。唐帝国一落千丈它使经历过往日辉煌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不禁感慨嘘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因为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动人。没有体验过沧桑感的年青人对这诗是无动于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后做了太上皇成了历史的弃儿重返长安后他更成了“多余的人”何况这位风流天子毕竟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所以她与杨贵妃的悲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至少在人们议论和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后他和杨妃的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距离最近而又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们对玄宗“倾城倾国”既有批评更多的是同情和歌咏。“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凄惋缠绵一唱三叹读来令人动容。临邛方土“为感君王展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终于引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故事成了爱情主题的一般歌咏。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开始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中唐以来李杨故事一直是热门题材。唐人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宋人的《杨太真外传》对这一故事不断地予以渲染。至迟在宋、金时代这一事故开始搬上了舞台。元杂剧的名家都写过明皇太真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在《长生殿》中李、杨完成了他们角色转换作者在歌咏这一旖旎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中国。有一种传说是杨妃当年并没有死她被偷天换日地保护了下来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得终其天年。“忽闻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来人们把那蓬莱、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处当作神仙的乐园。在日本有杨妃像、杨妃墓、杨妃庙塔多处。在受盛唐文化哺育过的日本国民的心目中杨妃身上散射着那一文化的神圣光环而杨妃故事实质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目录
新书推荐: 我一个导演,你们找我买飞弹? 娇妻太野,长官他栽了 贵后 不是小宠物,是小祖宗! 贵女拒当吸血包,寒门白眼狼急疯了 华娱04:养成系导演 重回末世,从拋弃白眼狼全家开始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 陆总轻点跪,太太回国抢女儿了 说好拍烂片,娱乐圈巨头什么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