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1/2)
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约17o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o——2o万年。评价1用天然火;2制造工具。
山顶洞人约18ooo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评价1人工取火;2进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ooo年母系氏族。评价1使用陶器食物剩余;2栽种水稻。
半坡氏族陕西西安半坡村。评价1工具先进(新石器时代);2种聚;3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山东省大汶口距今约4ooo、5ooo年。评价1人类社会进入父系;2贫富分化。
黄帝、炎帝4ooo多年前黄河流域。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华夏族主干。“炎黄子孙”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领的制度:“禅让”
二、夏、商、周
夏公元前2o7o年启建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公元前16oo汤建立。公元前13oo年商王盘庚迁至殷。“殷墟”现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
西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1世纪左右牧野。周平王—洛邑(平王东迁。分封制;井田制:土地被划成方块形阡陌纵横好像井字状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齐桓公称霸1管仲改革—国家强盛;2尊王攘夷。
城濮大战晋胜楚败。吴越战争。
老子道家《道德经》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为”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仁政”“礼”治。教育成就:a、兴办私学;B、“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孙子《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地位)2奖励耕战(打击奴隶主)。3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结果:秦逐渐强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秦蜀守李冰成都附近岷江流域。
冶铁业宛、邯郸
扁鹊“望、闻、问、切”
鲁班
墨家墨子“兼爱”“非功”反对奴隶主殉葬。
儒家孟子《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仁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唯物主义)“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法家韩非子“法治”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
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屈原楚辞《离骚》
三、秦、汉
秦公元前221年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蕲县大泽乡建立张楚政权。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最后项羽自杀。
西汉前2o2年刘邦都长安
文景之治“休养生息”1重视展农业生产;2三十税一;2取消“连坐”和残损**的刑罚。
汉武帝:1推行大一统“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方。第一次前138年。第2次前119年。作用:a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c打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地形—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4北击匈奴。公元前6o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王莽改制西汉末年进行币制改革
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都洛阳措施:1释放奴婢;2惩治贪官污吏。
班经营西域公元73年目的:恢复东汉政府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甘英到达了亚洲西部的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第一次从海道来到中国(《后汉书》)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蔡伦1o5年改进造纸术朝鲜、日本、阿拉伯—非洲、欧洲。
《九章算术》代数、几何。
地动仪张衡——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华佗“麻沸散”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五禽戏”
司马迁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史记》: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二三千年间的史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西汉末年(公元前后1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丹制药得道成仙。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官渡之战2oo年曹操打败袁绍。结果: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2o8年孙权刘备联军打败了曹操以少胜多。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三国:魏22o年都洛阳;蜀221年都成都;吴222年都建业。o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一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两晋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都洛阳“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317年晋朝皇族司马睿都健康“东晋”北方“十六国”
淝水之战形势:前秦王符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谢安主张坚决抵抗并派将领谢石、谢玄迎击前秦。383年东晋打败前秦结果:前秦的统治瓦解了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士族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拓拔部“缓和阶级矛盾”经济:“均田令”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的联系。政治:采用汉族地主阶级政治制度迁都洛阳。历史意义:1加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使鲜卑族消失;2北方经济开始恢复和展促进民族大融合。
祖冲之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数学专著《缀术》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范缜《神灭论》唯物主义。
王羲之《兰亭序》“书圣”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顾恺之东晋画家《洛神赋图》
陶渊明淘潜《桃花源诗集》
五、隋、唐
隋581年杨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创立科举制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大运河的开通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内史门下。六部:工、吏、刑、礼、民、兵。
唐618年李渊都长安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能从隋亡中吸取教训;2善于用人和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3调整统治政策:推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完善科举制;积极推行均田制和实行租庸调制。后果为后来唐朝走向全面繁荣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社会经济继续展。
开元盛世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评价:政治比较安定生产力继续展。
唐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1打败突厥族建立北庭与安西都护府(唐太宗);2册封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3建立黑水都护府管理黑水靺鞨建立渤海都护府管理粟末靺鞨;4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5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后史思明又反唐。影响: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由强盛转向衰落。
两税法宰相杨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藩镇割据加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黄巢起义875年王仙芝黄巢“避实击虚”国号大齐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868唐《金刚经》
僧一行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
孙思邈“药王”《千金方》
吴道子“吴带当风”“画圣”《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价值: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方黄河流域
南方和山西十国。
北宋和辽、西夏、金的并立
96o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都东京
加强中央集权政治:1“杯酒释兵权”打击军阀和地方割据势力;2调整地方机构;3调整中央机构;军事建立禁军。结果:巩固了北宋的统治但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产生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王安石变法目的:挽救政治、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失败原因:1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某些特权利益2用人不当出现过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上京。提倡农业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制定典章制度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
灗渊之盟1oo5年宰相寇准坚主抵抗宋真宗第二年辽宋议和。内容:辽撤军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影响:维持着和平关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密切但岁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
1o38年党项族领李元昊西夏。1o44年夏宋议和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北宋人民负担又加重了。
女真族12世纪初完颜部领完颜阿骨打反辽。1115年金。1与北宋联合夹攻辽1125年灭辽。;2南下攻宋1127年灭北宋;3金侵略南宋。
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
南宋1127年赵构都临安。政权特点:1抗金派(岳飞、韩世忠)与投降派(宋高宗、秦桧)矛盾尖锐;2南宋屈辱退让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约)内容:南宋对金称臣把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划归金统治并送给金岁币。
南方经济的展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推广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步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造船术有了明显进步:上有指南针。主要海港: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阿拉伯人来中国。贸易范围:东到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
12o6年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都大都元;1276年元朝统一全国。推行:1行省制度对全国各地实行行政管理;2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3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分化政策各族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原来的西夏人)—“汉人”—“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棉花种植扩展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和工具。
活字印刷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
指南针和火药战国时期司南。北宋罗盘针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现美洲大6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用在军事上北宋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火药、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对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沈括北宋“十二气历”8oo多年后英国才有类似历法。《梦溪笔谈》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最北—西伯利亚最南—西沙群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