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排队枪毙时代(2/2)
八百步,骑兵们聚拢成一个三角形的密集阵型,以骑兵佐领巴图鲁为开始加,像一把尖刀一样恨恨的朝义勇军薄弱的横列战线扎了过来。
五百步,当八旗铁骑跑到距离步兵战阵五百步的时候,义勇军战阵中间的四门八磅火炮响了。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技术标准的兵种就是炮兵。一个合格的炮兵,至少要符合两个要求:
第一、身体强壮。炮兵在一场战斗中,需要不断的搬运重达数磅的炮弹,同时还需要充当清洁工,在每一次射完毕之后,他们需要用干湿两种不同的刷子把炮膛清洁干净,然后再重新填装,而真正的重体力活是在每一次射之后,把被后座力震离炮位的重达数百公斤甚至更重的大炮又重新推回原位,因此,甚为一个炮兵,你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
第二、会数学。如果要比较准确的命中目标,那么必要的距离测算,弹道测算,角度测量是少不了的,虽然欧洲的数学和工程师们设计了不少工具,可是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也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李满江虽然是穿越者,可是他不是百科全书,他虽然能依靠自己短暂的工人经历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制造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火枪,同时经过了无数次试验之后,制造出勉强不算太落后的轻型火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通晓弹道学,测量学等学科,因此,除了一点三角函数的粗浅知识以外,他并不能给炮兵们提供很多的帮助。
有伟人说过,实践出真知当你没有一个可靠的理论的时候,那么就只有用大量的实践来积攒经验。
因此,李满江用了三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火药炮弹,以及数十门火炮的报废培养出了区区1o个由丰富经验的炮兵(原本李满江设想的是每门炮4名炮兵,可是无论他如何苛刻火炮的质量,这些玩意儿仍然在上万次的射击中出了几次意外事故,6名耗费了李满江足足可以铸造出和他们等身雕像的银子的炮兵死于意外之中,可以说,这些炮兵的价值几乎等同于后世的飞行员甚至是航天员)
然而,实践就是实践,虽然八炮的有效射程差不多有6?米,可是限于理论知识的缺乏,李满江的炮兵们的经验只能保证他们能相对精确命中3oo米以内的目标,因此,当聚成一团的骑兵行进到五百步(约3oo米)左右的时候,炮兵们果断开炮了。
四颗重达6斤的铁球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越过长长的距离落到密集的骑兵集群中,几次弹跳之后,直接砸死砸伤近近6o人,巨大的轰鸣声和密集阵型中的战马惊慌失措,上百匹战马因此把它们背上的骑兵掀了下来。
李满江和张耀祖在望远镜中看的清清楚楚,张耀祖更是夸张握拳用力高喊:“好!”
李满江却叹惜道:“可惜了!有足够经验和训练的炮兵是在太少,数十门大炮只能用上这区区四门,其余的只能堆在仓库里给老鼠当窝。若是这次能十炮齐,起码能撂倒一半人。”
巴图鲁见过大炮,也听他的父亲说起过,根据他的见识和他父亲的说法,无论的前明还是大清的炮手,最快的也不过一刻(十五分钟)以内射1o炮,因此清军在遭遇了意外的炮击之后,也是阵型大乱,不过在他的呵斥下又很快的重新整队,并且加快度向义勇军阵地冲了过来,显然,他们是想要尽快冲到阵中,一旦冲散了步兵阵型,敌我混杂之下,大炮就失去了作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相信不会再次被攻击。
炮兵观测员紧张得观察着八旗骑兵和阵地的距离,并且不停的报数:四百步。三百五十步。三百步。两百五十步……”
而在他身后,炮兵的军士们也在焦急的指挥一个个膀大腰圆的士兵们:快点,向前推回原位,往左一点,再左一点,好了好了,滚开,不要刷了,这才打了几炮呢!药包!动作快点,别***磨蹭。散弹!操,是旁边的纸筒,你他们逼个猪脑子!
一到了战场上,哪怕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炮兵们仍然免不了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越出错,就越是火大,生气起来的军官们仿佛离开了骂人的词就说不完整话一样。
当观测员用有些嘶哑的声音喊道:“一百步!”的时候,炮兵队长孔程下令开炮的声音和步兵队各个把总同时高喊:“预备!瞄准!”的声音混叠在了一起,然后四门火炮再次怒吼装载着铁珠的纸筒在被推出炮膛之后迅因为内外压力的差异而破碎,里面的铁珠子像下雨一样喷向八旗骑兵,靠近火炮方向的骑士们像秋天的麦子一样,被瞬间割倒一大片。
几乎在散炸开的同时,各个步兵队的把总也把手中竖举着的指挥刀用力劈下,同时命令:“开火!”“开火!”“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