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愤怒的康熙(2/2)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康熙最不担心的关外奉天和吉林,竟然传来了出事的消息。据报,有一股贼人领自称李唐后裔,自命总司令,组建起了一支自称义勇军的军队,并且屡屡以少胜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吉林全境就已经完全沦陷,而前一段时间那个叫做李满江的贼军领竟然胆大之极的轻兵突入奉天府境内,围攻盛京城,最终成功逼迫城内那些无能的,简直就是爱新觉罗家的耻辱的铁帽子亲王签订了一个虽然不知所谓,但是显然是丧权辱国的《盛京条约》。
为此,他已经旨将贪功冒进从而导致大军被贼人奸计埋伏大败的前盛京将军倭内给满门抄斩,虽然倭内已经在战阵中始终,相信已经死了,但是不将他留下的亲族满门抄斩,怎能平息康熙心中的愤怒。
同样的,他原本也是准备下令将在他看来同样罪大恶极甚至可能更过分一些的简亲王雅布全家抄斩的,但是却被太后阻止了,皇太后自然比他老辣一些,能够从整个八旗的角度来通盘考虑这个问题。
简亲王的爷爷是他们这一系铁帽子亲王的始封祖,为努尔哈赤的侄子,也就是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也是八大铁帽子亲王中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孙受封。能够作为一个异数,他的爷爷自然是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军入关之后的各个战场,他出生入死,为满清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以说,他这一系的铁帽子王,就是所有非帝王直系后裔的功勋八旗子弟的最高成就的代表。这种隐隐约约表现出来的领袖地位,自然引起来了皇室的警惕,特别是当鳌拜上台以后,更是对他们这一系的王公极为顾忌,因此借着由头,把他们赶到了远离京城权利政治圈的关外盛京区当一个富贵王爷。即便是此后康熙亲自掌权之后,也对没有因为为了反对鳌拜而改正这个策略,反而变本加厉,对这一系多加挑剔,济尔哈朗死后,他的儿子济度继承了王位,在济度死后,这个王位上走马换将,短短几年就三易人选,在济度的三儿子和二儿子都因为一点小错而被罢免了王爵之后,这个位置最终落到了五儿子雅布的身上。没想到这次又出了这种问题,真可谓是倒霉至极。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这一系的不幸遭遇,让许多同样属于非帝王直系子孙的功臣之后都看在眼里,私底下早有多有非议,认为皇室对于同样属于八旗子弟的后代,只要不是黄带子就多加打压,简直就和杀功臣没什么区别了。这些人的地位虽然不甚尊贵,大多也就是个世袭的伯爵,子爵之类的然而合流起来,却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毕竟努尔哈赤再能生,他家的人口也不可能在近十万满八旗之中占据大部分的比例,作为满清统治最大依仗和基础的八旗子弟,始终是由众多的中小旗人组成的,皇帝或许可以忽视汉人百姓和文官的呼声,因为他们还有旗人可以依靠,可是当旗人也有了呼声的时候,他们却无法依靠汉人来打压这种呼声,所以,太后坚决的阻止了康熙的冲动决定。只是下旨令雅布自尽,其爵位仍旧由他的儿子继承。试图通过这样的“宽大处理”给其他的功勋旗人制造出一种皇室帝王家还是通情达理,念旧念功的。
然而,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处理,摆在康熙面前的,还有一个巨大的难题,这就是已经签订了的《盛京条约》。
如果按照康熙的意思,自然是立刻宣布此条约无效,并且调集大军开赴吉林,一举剿灭这些乱臣贼子。
可是这个决定立刻就被图海劝住了。
新卷开头,有点挠头,迟了点,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