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苏秦合纵心怀鬼胎,怀王率纵函谷叩关(2/2)
秦惠文王闻讯六国联军攻来,大惊!急召满朝文武议事,张仪说:“区区六国联军,何足道哉!仪自有退敌之策,大王可不必担忧”。秦惠文王说:“张丞相!有何妙策,你可快快说来”。张仪说:“楚怀王新婚,芈贵妃代大王前去贺喜,芈贵妃与郑氏女又情结金兰,楚怀王根本就不想前来讨伐,无非是为了个盟主的头衔作作样子罢了。那么,是谁在挑动这场战争呢?肯定是齐宣王、魏王和苏秦,他们的目的无外乎是想挑起秦、楚战争,好渔翁得利”。秦惠文王说:“齐军到函谷关来有什么利可图呢”?
张仪说:“楚怀王是霸王又是盟主,六国联军中楚军必是主力和打头阵,这样,大王要是以重兵反击,重创楚军的话,楚怀王就会恼羞成怒,以他的个**,必定会调动大军,和秦军拼个你死我活,谁胜谁负先别说,就当是鱼死网破吧!那么,魏国的大军就会乘机渡过**河夺回河西地区,韩国的大军也会跟之攻城掠地,齐国的大军就会南下攻击楚军,意图夺回荷泽、济宁一带的地区,他们的**现在应该快到边界了”。秦惠文王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接着说,接着说”!张仪接着说:“而赵、燕两国无利可图,那会尽力呢!碰到困难自然就离去”。
秦惠文王说:“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退敌呢”?张仪说:“大王一面可派人游说魏、韩、赵、燕四国,晓以利害,四国则无心恋战了。一面可命一大将率领十万秦军分两处埋伏于潼关与函谷关,赵、燕两国的**攻城,便给予迎头痛击,赵、燕两军知难,必然引军而退。如果是楚军来攻,秦军不要与它相拼,弃关由楚军进来,于山沟两旁设伏堵截,但不要与之对阵胶战。既要给楚军苦头吃,又不要将楚军重创,让他们退回函谷关。这样,既给楚军以打击,又给楚怀王一个台阶下。楚**队一退,六**队自然散去。六**队一退,大王即可挥师攻打魏、韩二国,要狠狠地打,往死里打,魏、韩两国一害怕,自然就会退出六国联盟而投向秦国了,秦、魏、韩三国一联合,就可以东攻齐国或南击楚军了”。秦惠文王说:“善”!随命张仪游说魏、韩、赵、燕四国,并命向寿率十万秦军进驻潼关与函谷关。
楚怀王统帅六国三十五万联军从洛阳出、浩浩荡荡来到了函谷关(现灵宝函谷关镇),大军扎于关外空阔地,楚怀王命人探关回报说:“函谷关仅有一万秦军把守,没有现有其它兵马的迹象”。楚怀王随对各国说:“谁来立头功,谁拿下城关,入关中后从函谷关到潼关这一带就都归他”。魏、韩、赵、燕,齐五国一听说关内没有秦军的重兵把守,便都想争头功。楚怀王说:“诸位都想夺此头功,赵、燕劳师远来,就由赵、燕八万大军先拿此头功如何?齐宣王!咱们就不要与魏、韩、赵、燕等四国争了,你看怎样呢”?
于是,赵、燕两国的八万大军逼近函谷关,列阵叫战,城关上的秦军鸦雀无声,赵、燕联军随动猛烈的攻击,城关上的秦军擂石滚木纷纷砸下,赵、燕二军死伤惨重。攻了老半天,函谷关纹丝未动,白白地丢掉了上万人**命。赵、燕联军随引军退下,推说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没有办法把它攻下来,只能困住它,从城关两侧山岭包抄过去,切断关上守军的水源,守军自然弃关而去。楚怀王说:“那就快点行动,还愣着干什么?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拿下城关就是大功一件”。
赵、燕二军说:“城关两侧山岭水源现有秦军把守,我等兵微将寡,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由魏、韩二军去夺此头功吧”!魏、韩二王则说:“赵、燕二军实力与魏、韩几近上下,他们攻不下,魏、韩二军也就攻不下了”。齐宣王说:“楚军所向披靡,实力最雄厚,破此雄关,非楚军莫属”。魏、韩、赵、燕四国随都齐声附和说:“楚军所向披靡,我等擂鼓助威,祝楚军旗开得胜”。楚坏王这才想起临行前夫人郑袖的话是有先见之明的,不过,到了这时,盟主还能打退堂鼓吗?于是,楚怀王大声说:“昭睢听令!令你率五万楚军精兵拿下函谷关,其中五千精兵分两路包抄两侧山岭,消灭把守水源的秦军。不得有误,有退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