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1/2)
四月本是多雨季,细细濛濛的雨丝成日成夜的下着,不远处的山丘像是宫中的美人,披着柔柔的轻纱,袅娜的伫立在天边。本是这样美丽的江南春色,在这样的多事。之秋,竟也无人有兴致理会,倒像是色衰。爱弛的美人,在战火里平添着一股萧索。。
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里,大清早只见的着几屡青白的炊烟缓缓升起,伴着若有若无的米香,这才稍显了点人气。世道虽然不好,壮丁不是随军起义,便是沦为流寇,只剩些孤儿老母留在这样不容易被叨扰的山村里守着,盼着。日子照样刻苦,可人呐生生的也得熬着,活着。
村子不起眼的一角有户久无人居的茅屋,斑驳老旧的泥墙早已在角落里织起无数蜘蛛网,靠着窗台的角落放置着一张积着灰的床架,上面孤零零的蜷缩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姑娘,微微发颤的身躯被一件与这屋子极不相称的素色长锦衣盖着,露出的纤细的脖颈上有几道像是被荆棘又像是被弓箭掠过的伤痕,稍显苍白的脸上悬着两颗夜明珠似清明的眼睛,透着一种强烈的不安与悲伤,微微发红的眼白诉说着未曾安睡的疲惫。
院子里由远及近传来一阵脚步声,姑娘咬着牙,捂在被子里的手哆哆嗦嗦摸寻着防身所用的匕首,破旧的房门被吱的一声推开,她这才松了一口气。
进门的是一年岁稍长的女子,看到屋内姑娘平安无事的呆着,心里不由长舒一口气,随即换上一副笑脸,从棕色的棉衣里拿出两个热气腾腾的馒头,递给那位姑娘,“这是从前面好一段路的林家婆婆那讨来的吃食,虽然简单些公主,噢不,是小姐,小姐将就着先裹裹腹,等我们到了升州,找到大公子就安全了。“
“无妨,这一路流离,还是有着慕清的照顾才这样顺遂。为了不引人注目便是连乞丐的吃食也偷偷拿过,这个馒头已经是很好了。“馥景安慰到,心里却也酸楚至极。对于这个自小聪颖机灵的小女儿,唐昭宗还在时是极尽宠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是馥景喜欢的,没有不曾为她准备的。就算是最得龙心的大皇子相比,也会对馥景偏爱多一些。也正是因为这种父辈兄辈的溺爱,让馥景一心沉浸在她永明公主的光环里,不知后宫深浅,不知前朝危险。直到唐昭宗因为徳王之死一场大病,又被奸佞朱全忠逼迁洛阳,毒杀致死,血淋淋的宫廷斗争才这样毫无铺垫的展示在李馥景的面前。虽说孩提时期性子不同于其他公主一般娇柔,面对这样国破家亡,失去庇佑的人生谷底,她亦有万念俱灰要以身殉国的悲念。
好在柳暗花明处,绝地逢生时。本应死去的徳王哥哥暗中联系了唐昭宗留给自己的宫女慕清,才让馥景知晓当时朱全忠害怕徳王羽翼渐丰,因为罢黜之仇损害于他,那时也已野心昭昭有了谋朝篡位的心思,便设了鸿门宴要诛杀六王。幸亏当时的吴王杨行密是忠勇之士,提前得知了朱全忠的阴谋,安排了手下的宫人抱着尚在襁褓的小皇子,并造出徳王逃跑落水而亡的假局,骗过了朱全忠。馥景一听闻亲人们尚在人间的消息,顿时内心燃起了求生的斗志,为了不引起反贼的警觉,暴露了徳王他们的计划,在慕清的保护下,她们化妆成宫内因乱出逃的婢女,从洛阳一路躲避着朱全忠的眼线,经历了好一番底层的挣扎与历炼,只为到升州与徳王和小皇子相聚。
眼看着十多日的东躲西藏就要到头了,翻了这座山,就可以到升州,本是喜悦的事,馥景心里却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恐惧。
慕清察觉到了馥景这些天来的揣揣不安,稍微年长一些的她在这段互相扶持的日子里,除了对馥景公主身份的尊敬,还多了一份把她当作妹妹的怜爱与关怀。慕清很小的时候就被赌徒爹爹卖进了皇宫,离家时家中的弟妹尚在牙牙学语,之后作为唐昭宗秘密培养的探子,成日忙于学习生存之法,更是与家里断了联系,这些天的相处,又让她本已随皇宫封印的心扉,渐渐柔软起来。
慕清握着馥景的手腕,一股温热的体温如同坚定人心的力量,传到馥景的心里,“小姐不必担忧,这里离升州不过十里地,徳王在信中提及,他已同吴王联盟,吴地向来是奉我们大唐的,待时机成熟,两个势力必将重振我们大唐的国威。“
“哥哥为人稳重,此番定有自己的谋划,只是我们从皇宫出来,虽是小心,也逃过几次追杀,可是以朱全忠的狡诈来看,我们这次出来的可是有些太过顺利了。我不过是一条命而已,千万不要因为我,搅坏了哥哥复国的大计。“
早饭过罢,为了路上少些意外,慕清用宫里带出来备着的一些伤寒药和衣物,换了林婆婆家的一辆闲着的牛车,载着馥景风尘仆仆的朝升州赶去,到达升州城外的驿亭已是落霞时分,当值的驿官正好遇着轮班回城。
慕清急忙栓紧缰绳,从马上跃下,“这位官爷,可否带我们到升州?“
驿官见慕清生的剑眉星目,虽脸上沾着雨水和尘土,眉宇之间的英气却不像是平常人家教养出的女子。再看车上一直低着头的姑娘,虽看不清容貌,光是印入眼帘的那节湿发沾着的额头,光洁而饱满,透着隐隐的富贵之气,好不寻常。
驿官含笑问道:“姑娘可是有出入升州的关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