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出行(1/2)
第二十二章出行
章泽龙朱由检接到消息后,顿知情况不妙,但是赈济灾民,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民变,一时间也走不开人,根本就没有办法马上回京。
章泽龙递个秘折给老田中说道,当务之急乃是使人秘密联系逃亡在外的林丹汗,暗中提供便利,最好是签订帮助条约,必要的时候明廷可以贷款助其筹集兵马以及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暗中与之进行几次大规模的贸易,用制成的军器、箭矢以及库存的备用粮草去交换蒙古最不缺的战马。
关于这一条建议,章泽龙特别提示老田,弓箭与火器火药等,提也休提,要牢牢的控制在明廷手中。这倒是章泽龙多虑了,老田在前世虽然没学过多少文化,但也绝对不是个傻子,来到明朝二年多了,至少最基本的情况还是看懂了的,明廷虽然**,但是弓弩箭矢、武器火药那可绝对是领先水平的。箭矢、军器提供出去,加上粮草,是林丹汗目前最需要的东西,但是联盟毕竟只是联盟,那些消耗性以及对自己威胁不大的东西,还可以拿出去;但是弓弩、火器可是绝对要管制在自己手中的。
另外,章泽龙还特别建议老田。这次没有林丹汗战败,而朝廷事先没有得到在东北与后金对峙的袁崇焕方面的丝毫消息,就拿这条,对袁崇焕进行问罪,名义是玩忽职守,对北方的“盟友”林丹汗一点也不上心、也不发回消息,撤销其督师之责、收回尚方宝剑,保留兵部尚书之职,要求其即刻回京。这样做的好处是,更能够体现明廷与蒙古联盟的诚意,让林丹汗感激我方;还有是给袁崇焕敲一个警钟,让他不能够太骄狂。
老田看到这条建议,第一感觉是哭笑不得,想不到章泽龙这么一个让自己敬佩信任的真书生,还这么“小题大做”,或者说是对老田不听他建议去重用袁崇焕,都几个月了还不能释怀的。说实话,袁崇焕这次确实是让老田有些冒火,但是想到他的五年平辽的豪言,老田就热血沸腾,舍不得因此事而把他召回。
不久之后,章泽龙收到老田私人的回信。信上说联系林丹汗的建议很好,已经采纳。至于袁崇焕,已经派了钦差去辽东,表达了自己对他这次的不满以及警告。老田会这样处理,早在章泽龙的意料之中,看罢也就无奈地摇摇头,没说其他。
话说两边,给章泽龙回信后,老田立马考虑秘密出使蒙古,暗中与林丹汗等人联系的人选来。身边已经没人了,老田苦思冥想,张焉实在看不过去,柔声问道:“陛下,何事如此烦恼?”
老田把事情说了,烦恼就在找不到信得过的人可以派用。
张焉扑哧一笑,白他一眼,道:“章先生等人也不在京中,陛下何不前往潜龙园,同张、史两位先生好生商量,听听他们的建议呢?”
老田一拍额头,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还差点忘了这两个“书生”了,好久没去潜龙园,还真怀念自己那帮“学生”们。当即摇摇头,在小五子的陪同下,前往潜龙园。
与张学亮、史可法叙礼方必,简略把外间的事情说了,又提到皇太极已经把蒙古林丹汗打败的消息。老田开门见山道:“二位先生,对于这件事,我与鼎天的意思是,使人秘密联系林丹汗,予以帮助,进而牵制皇太极,二位怎么看?”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露出欣慰佩服之色。史可法开口说道:“校长能放下颜面,屈尊与那蒙古小小林丹汗结盟,宪之深感敬佩。”这他倒是敬佩错了,什么堂堂礼仪之邦、高高在上、看不起蛮邦少族的,在老田眼里,这叫自大!敌人的敌人,他就可以做我方的朋友。
史可法又道:“正如校长所言,与林丹汗联系,予以帮助,确实再好不过。但是宪之看来,这件事情一定要秘密进行,不能让后金有所察觉,否则就有可能对我们派出去的人进行骚扰破坏,围追阻截。至于以后的物资提供,也是很有麻烦的。”
终于进入正题了,看一眼张学亮,又看一眼史可法,老田叹了口气,道:“宪之所言甚是,我与鼎天也是这样考虑的。可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人手,究竟怎么安排。不怕两位先生见效,我心中找不出人来完成这项最最关键的使命。”
张学亮微微一笑,撇到也在暗笑的史可法,心想皇上也已经变“阴险”了啊,本来早就有了方案,根本没必要再来征集自己师兄弟两人的意见。那么到黄埔军事政治学校来,还不就是想要提前用学员了?也不多绕圈子,张学亮摸着短须摇头晃脑道:“出使的人不能太多,兵贵精不贵多。沿途凶险,又是长途跋涉,那么就要求领队之人必须是文武双全,否则文的不容易安全抵达,武的即使侥幸到了也不能很好地与林丹汗交涉以及表达校长和章先生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