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血肉磨盘(2/2)
除了马马耶夫高地之外,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也很激烈,进行了长达达一周之久。德军似乎已经陷入疯狂状态,不顾一切的一步步向市中心逼近。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察里津德军损失越大,阿道夫似乎越高兴,他的嘉奖电报如雪片,勋章赛下雨。阿道夫授予有功将士的勋章,很多在第二天就被明军当成战利品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10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10月27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10月29日又被明军夺回。而此时,的军部队已经得不到帝国空军的任何掩护,德军位于城外的炮兵部队和装甲部队集结地、维修所、物资库都处在明军火炮射程之内,也处在大明空军的轰炸范围之内。突入察里津市内的德军部队,只能和明军大消耗战阵地战,步兵之间的对射成了这个阶段双方士兵的主要作战方式。
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马马耶夫高地这。察里津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
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明军一位上士指挥的一个6人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和德军展开机智勇敢的对战。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在战后被俄罗斯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最后仅剩一堵墙还留到21世纪,上面雕刻着士兵抵抗的画面,右上角刻着58,以表明在察里津会战中他们6人坚守了58天)。
由于德军无法看到战斗结束的迹象,便开始调遣包括600毫米迫击炮等重装甲部队开入城内。然而在伏尔加河东岸的明军火炮部队将德军置于其炮火笼罩之下。重装甲部队还未发起进攻就惨遭蹂躏。
而城中的明军防御部队仍然利用废墟进行战斗。由于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德国的坦克部队毫无用武之地。此外,明军的狙击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最为成功的一名狙击手何金亮中尉,到11月20日为止已经击毙了224个敌人,而另外一名狙击手李军少尉也创造毙敌149人的纪录。
大明军队是世界上第一只大量配备狙击手的部队,即使在每个战斗班中也有那么两三位枪法较好的士兵担负一线狙击任务。可以说明军是遍地狙击手,打得德军魂飞胆丧,在夜里连活都不干点,就算上厕所都得爬着去,趴着解决。
明军将士越战越勇,化成废墟的城市成为他们神出鬼没消灭敌人的理想场所。此时德语就成了明军将士们杀敌的有力手段,大明军中会说德语的人很多,主要是因为原来大明和的一种关系很好,很多大明公民都觉得,德志人傻钱多,所以那些年学德语的人不少,大家都抱着组团忽悠德意志人的心思。没想到德意志人不傻,还知道先找软柿子捏。于是很多人大明青年参军上了前线,原先学的德语恰好派上用场。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