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1/2)
上面说的那是江西行省,而再说中原地区。
在正式将韩林儿尊为帝王,建立了“宋廷”之后。张世华等地方实权派义军对龙凤政权的认同,也无疑让刘福通获得了“大义”这一超级buff的加持。
以至在称帝建极一个月之后,刘福通便就顺利的将势力发展到了混乱的两淮地区,并逐步整合了两淮地区的大小势力。甚至他还得以联络上了山、东以及河、北义军,让他们也都成为了龙凤帝的臣子。
这么一来,刘福通和归德府的答失八都鲁攻守形势也不由来了一个彻底的大逆转。
不过答失八都鲁这位元末名将也端的是一位猛人。当他见到刘福通要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自己将完全不是刘福通对手的时候。
这家伙竟然在刘福通拥护韩林儿称帝建极一个月后,也就会天下的地方实权派义军纷纷表示愿意认同龙凤政权,让刘福通无比自得的时候,直接冒险绕开了刘福通的北方防线,率军突袭了宋廷的都城亳州,对刘福通玩了斩首行动。
然后刘福通就惨了。
这个时候因拥护韩林儿称帝让自己得到了大义的加持而自得不已的刘福通,根本就没有想到答失八都鲁敢冒着后路被截断的风险跟他玩这一手。
作为都城的亳州竟不由被答失八都鲁一鼓而下。
也幸亏刘福通警觉的早,带着小皇帝韩林儿之下南下逃到了安丰,要不然答失八都鲁的斩首行动还真就成功了。
不过既然斩首行动到后来没能成功,那么答失八都鲁这一支孤军显然也不可能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守住亳州城。因而后来面对刘福通的反扑,答失八都鲁还是失败了。
不但被刘福通堵在归德路没法动弹,甚至就连河南行省时,也不禁放弃了强行攻打的方法,选择了招讨并重的法子。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先且不提。
单说在赵建领军南下没多少天后的九九重阳那天吧。在这天,张世华却是不由在楚王宫的书房之中,单独接见了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重三等心腹重臣,提出了想要军制改革的意向。
……
“大王,您是说军队接下来不再以百人为一百户,千人为一千户,做领兵调度之法。而是要五人为伍、两伍为什、三什为排、十什为队、五队为营、两营为旅、三旅为师、五师为军。”
“没错,阿羽。我想这么多年领兵征战下来,你也应当感受到兵马一旦上万,主将指挥起来有多么吃力了吧。元蒙,将天下兵马十十为制,乃是因元蒙当年乃是草原游牧之民。
当年他们在草原生活,便就是十十为制。且这些游牧之民,当年也普遍不识字,做不到精确指挥,十十为制能让将领指挥起来更加容易,也更加能发挥出骑兵大规模作战的优势。
但这是游牧骑兵的作战方式。同样的作战方式,放到咱们中原大地,尤其是步卒的身上,便就有些行不通了。”
“这……却是如此。即便是我,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兼顾每个千户。只能在战前便就制定好一份作战计划,战事大半都是在打死仗。以至于就连我军的千户将领,如若遇到突发事件,除了亲自带人顶上之外,竟无其他办法可用。”
“却是如此。”听到郭羽这样说,作为军师的赵子玉也不由赞同的点了点。不过再之后,赵子玉他话锋一转,却是不由道:“可是主公,如果要军制改革的话,各地千户万户又该任何等职位呢?”
是啊,元蒙朝廷的十十军制,毕竟在中原大地实行了这么多年了。
现如今,对于这种制度,张世华治下的将领都已经习惯了。纵然这样军制有指挥困难,将令下达之后部将们难以贯彻将令等弊端。但张世华麾下的十几万大军可都是按照这种制度任命划分的。
再说,新军制和旧军制之间的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就说万户吧。在元蒙军制中,万户可是被分为了三等。即上路万户、中路万户、下路万户。其中上路万户领兵在八千到九千人,中路万户领兵在六千到七千人,下路万户领兵则在三千人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