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雪地遗孤(1/2)
出云峰山麓,荆竹寺
是日,如往常般,卯时一刻,众僧依旧起来做早课,大雄宝殿内,香火缭绕,灯火通明,一干僧人以辈分、等级为序各自盘坐于蒲团上,一手持诵珠,一手轻轻敲打木鱼,表情自然安详,口中念念。
殿前,三个紫铜铸就的香炉,密密麻麻的插满了香烛,一时间,偌大的佛殿,檀香味直入心脾,更有天籁佛音作伴耳畔,顿觉肃穆庄严,一时忘我。
山林中,晨雾已被清风拂散,晨曦满溢,紫气东来,就这样,不自觉,时间从指间悄然溜走了一个时辰。
殿上,梵音依旧不绝,为首老僧自是荆竹寺的方丈,法号上了下空的便是。
那了空眉须皆白,双目微闭,脸上沟壑纵横,似与临将就木的普通老者并无二致.
斋钟响起,沉着而悠远的钟声,随风进入深山,告知山林中一切的生命新的一天的清晨伊始,三十六下钟声过后,了空双目忽地睁开,目光炯炯,精神矍烁,哪还有先前半分颓唐颜色,缓缓站起,环目一周,诵经声,戛然而止,众僧纷纷放下手中木槌,目光望向了空。
了空整容道:“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说道此处,似若有所思,顿了顿,叹道:“汝等行走在外,需时时谨记啊!”了空声音饱满,中气十足,因此,声音远远地传了出去。
众僧听闻言语,眉头紧锁,不解其意。
每到讲法时,众僧做出困惑之态,讲法之人便要为众人详细解释,可今日,了空却一反常态,挥了挥衣袖,教众人退去,自己则重又入定。
众僧心下虽有不解,见状如此,双手合十齐道:“阿弥陀佛,多谢方丈指引。”冲那老僧行了一礼,转身走出。
众僧鱼贯而出,不多时,大殿内重新变得空阔,了空依旧留下诵经,但只念了几句,手中鱼锤却再也落不到木鱼上,正出神,只听“当啷”一声鱼锤已掉落一旁,了空这才元神归位,满面惊恐,双掌合并,忙做合十状,口中连呼“罪过罪过”忏悔个不停。
行了几番大礼之后,了空起身步出大殿,于殿前左手回廊处站定,眼中显现复杂的神色,时间久了,便是幽幽一叹。
………………
荆竹寺内
一名唤作本悟的年青僧人,怀抱着一只蓝色襁褓,神色惶恐,急急忙忙的奔赴主殿而来。
“方丈大师!快…快……快救命啊!”
相隔几十米远,本悟放声大喊,由于这一路跑来,惊恐之下,说话也变得断断续续的。
了空兀自出神,却被一声大喝惊扰,登时不悦,道:“佛门乃清净之地,怎可大声喧哗!”
这时,本悟已来到跟前,自知失态,羞地满面通红,诵了声佛号,答道:“主持大师,刚才几名弟子打扫山门时,在雪中发现了一名尚在襁褓中的男婴,因此大惊失色,这才扰了寺院清净。”
他一面说着一面打开怀中襁褓,只见一名还未满月的婴孩躺在其中,浑身青紫,已是被冻的气息奄奄。
“还请方丈降下责罚!”双手托举襁褓,垂首诚挚的道。
念珠的拨动骤然停止,了空接过襁褓,从袖中伸出一只干枯的大手放在婴孩额头,发觉仍有温度,心下松了口气,道:“这孩子感染风寒,年纪尚幼,经脉又孱弱,经不起内力入体。我将他带到后山治疗。你做的大功德事,且去用斋吧!”
“阿弥陀佛”本悟自去了,
了空摇了摇头,脑中忆起那张冷峻的面孔,不由得泛起苦笑,心道:“人命关天,想你是万万不能拒的。”
一念及此,运起法术匆忙前往了尘处。
出云峰山腹,清溪绕流,丛林叠映,暮霭淼淼,鸟雀穿云而过,恰似人间仙境,古刹虽简,而荆竹寺则是这山中唯一的建筑。此时正值隆冬雪后,虽不见竹木掩映,丛林绿荫,不过,也是别有风味。
了空穿过几处僧舍,又穿过一条陡峻栈道,并不止步,径直来到后山,一经踏入,顿觉一股水汽扑面而来,同时耳畔水声轰鸣回响,凡人见了不禁心旌摇曳。
原来,这小小的荆竹寺后山竟存有一处瀑布,飞流直泻,水雾升腾,若遇天气晴朗时,虹桥乍现,倒也是一处奇观,瀑布下方有一方水潭,宽大约二十丈,潭水清冽,鱼虾聚集,寺内用水皆来于此。
水潭边有药田亩许,药材开花的时节,药香扑鼻,引得蜂围蝶阵,田里收获的药材,一部分留与寺内自用,而更多的,常常赠与山下得了病且买不起药的穷苦人家,这些药田一直都是水潭边那座木屋里的主人了尘在打理。
了空来到木屋前面,喧了声佛号,旋即,木屋里传出一道声音:“方丈请进!恕了尘不能远迎!”
这声音沙哑中带有平淡,似又有勘破红尘的孤寂、清冷,不带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方丈?他竟称我方丈?终于…终于……是连一句师兄都不肯叫了么?”了空站在门外,一听之下,怔了怔,想道。
“不妨事!出家人无需讲究太多俗礼!”了空含笑应道,可这笑声却分明透着不自然,神情也萎顿了几分,随即,干咳一声,推门走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