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缺水缺菜的日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2)
在苗族山寨里,我们遇到的问题首先是语言不通,其次是饮食不习惯。我们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就是缘分。我们打开自己的背包,把自己的所有倾囊而出。来到这里就是奉献来的,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如陶行知先生这句话,我们对这里充满了信心。
这里天气常年干旱缺水,人们的生活饮用水主要是屋顶接下来的雨水。初来乍到,老师们水土不服。喝习惯泉水的老师们,不敢喝下这雨水,在缺水的地方,没办法只有捏着鼻子硬往下灌。刚开始,爱干净的李雪梅老师用雨水洗澡,竟然浑身过敏了,她痛苦地抓挠着胳膊。一个女孩,能跟随着我来这个教学点,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了。看着李雪梅老师痛苦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
然而邓绿老师却悠哉乐哉地哼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他的心态是乐观的,他对艰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很佩服邓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庄老师看着这干涸的土地,望着路边枯萎的秧苗,祈祷上帝赐予甘露。他说:“会下雨的!会的!”郑老师说:“我佛慈悲,快降甘霖吧!”陈晓薇老师看到他们笑了笑,然后她弹起了心爱的吉他,唱着:“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水会有的!会有的!......”
“狠狠晒了一地悲伤
痛苦在倾诉凄凉
白天里
承受着火一样的太阳
爆发出
一阵阵呛人的辣光
南方的骄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