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待客(1/2)
一转眼,就到了为林如海和贾敏做水陆道场的时间。道场设在江口,苏州寒山寺、蟠香寺等四五家的僧道来了近百人。
法坛早在两天前雇人搭好了,各寺庙或者占据一个法坛,有的占了两个,都把自家庙观里的神像请出来,备上鲜果鲜花供奉,香火缭绕,烟气腾腾。
林家人都聚拢了过来,包括嘉兴县令林如澄的妻子,在江口包了一家客栈。
**事当中的内坛正**奉着三尊佛像,佛像周围的供桌上供着林如海和贾敏以及林家先祖的牌位,和主法、正表、副表等各类法器。僧侣们念经祷告、请结界封坛,大做法事。
林黛玉全程参与,第六天亲手放生了一尾红鲤鱼,第七天祷告斋僧和送圣。
也许是与别人有些不同,送圣结束后,林黛玉隐约听到了一声道谢,转身回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有法坛上缕缕青烟飘渺,一道赤红色的霞光落在法坛正中的神坛上。
七天的法事做完,众人都觉得疲惫不堪,唯有林黛玉精神完足,让紫鹃抱来装银票的匣子,取出一张万两的银票到钱庄兑成千两一张的银票,让王顺给各处道观庙宇送去。
做完了这些事情,又有人来报说苏州知府夫人来访,黛玉想了想,猜测这位知府夫人莫名来访的原因大约是与贾政有关,连忙让丫头们准备待客的果盘茶水,紫鹃帮她换了件衣服,黛玉迎至二门接待。
知府夫人是一个年纪大约三十出头的妇人,从眉眼可以看出年轻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江南美人,只是脸庞不复白皙,暗淡发黄,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
看见娇花嫩柳一般的黛玉出来迎接,她眼前一亮,随后又恢复了黯然,勉强打起精神来与黛玉客套。
双方在待客厅里落座,林黛玉陪着知府夫人说话。
这位知府夫人看起来也像是不擅长交流的,不知所言地问了些琐碎的问题,就把头上插的一只簪子拔下来,要送给林黛玉。
黛玉推辞了几番,见那知府夫人满脸通红地坚决要送给她,只好接下来道了谢。
那位知府夫人喃喃地又说了一会儿话,神情放松了下来,又喝了几口茶就要告辞。
林黛玉送她到了二门,知府夫人看着紫鹃手里捧着的那只簪子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告辞了。
黛玉送走了苏州知府,也松了口气。她也不是长袖善舞的人,这样接待一个同样不会说话的人,真心累。
黛玉从紫鹃手里接过知府夫人送的那只簪子,拿在手里把玩,心里不禁觉得奇怪:
这位知府夫人看起来就像是专门送这只簪子过来的,可是这簪子明明只是一支普通的金簪子,连工艺都很普通,拿出来打赏丫头也就罢了,这样郑重地专门送人有些显得寒酸。
晴雯拿起果盘端给外面的小丫头们吃,黛玉叫住她,把簪子让她拿回房里收起来。
晴雯接在手里,顿时觉得这簪子的重量有些不太对,先说了声“奇怪”,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倒觉得知府夫人给的簪子明显轻了许多。
黛玉看她这样,自己也拿起来一掂,确实轻重悬殊很大。
黛玉把晴雯的簪子还给晴雯,失手把知府夫人送的簪子掉在地上,紫鹃捡起来,却见簪子一分两半,簪身是空心的,里面卷着一小管细长的纸筒。
纸筒抽出来,却见那是一万两一张的银票,一共五张细细地卷在了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