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蚂蝗机关箭(1/2)
常森和栗昊俱是一惊。什么东西值得元世祖忽必烈屠三座城池?
常森对样式孙说:“老头你别危言耸听。咱们仪鸾司什么样的精巧兵刃没见过?哪有什么兵刃值三座城?”
样式孙没理常森,坐到椅子上,倒上一碗茶,半晌不说话。
栗昊上前问样式孙:“前辈,我这手下是个小辈,说话不知轻重。这光头箭杆是在新兵被截杀的现场发现的,对于来历我们不清楚。还请您不吝赐教。”
样式孙白了常森一眼,对栗昊说:“你还是个明事理的。看在毛疤脸的面子上,我不跟这胖娃子一般见识。宋末蒙古兵南征四川,大汗蒙哥亲率四万大军强攻钓鱼城,最后却功败垂成,伤重不治死于温泉寺。当时的蒙古骑兵横扫天下,你可知为何却单单攻不下一座小小的钓鱼城么?”
栗昊回答道:“史册记载,是钓鱼城宋军主帅王坚命火炮齐发,炸伤了蒙古大汗蒙哥。蒙哥受伤,蒙古军士气大减。。。。。。”
样式孙打断栗昊的话:“听那些写史书的人胡扯!蒙古骑兵之所以攻不下钓鱼城,是因为钓鱼城的宋军,拥有一种可怕的兵器——蚂蝗机关箭!”
样式孙从暗室的桌上拎起茶壶,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又说:“那钓鱼城的宋军副将张钰,是个博古通今的人物。他偶然从川蜀之地得到了三国时诸葛连弩的图纸。而后对诸葛连弩的图纸加以改进,终于造成了可连发十五箭的蚂蝗机关箭。这蚂蝗机关箭,可绑于人的手臂之上,两手各绑一个,便可三十箭连发!”
栗昊问道:“前辈。这诸葛连弩之类的连发快箭,我倒是见过。仪鸾司兵械库中的便有几具此类的连发快箭。可这类连发快箭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劲道不足。所以虽然连射很快,却不实用。只要穿上普通的铁甲,便能卸去力道。连人的皮肉都伤不了。”
样式孙摇摇头:“蚂蝗机关箭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劲道之大!这么说吧,当初我帮你们改造过的神臂铁弓你应该知道吧?神臂铁弓的劲道之大,需十名青壮拉弦才能放出一箭!而那蚂蝗机关箭每一支箭的劲道,都不亚于神臂铁弓!你想想,这等于一个普通兵士,可用双手操控三十张神臂铁弓!而且蚂蝗机关箭射完还可以立马装填!当初蒙哥的蒙古大军攻至钓鱼城下,就是被宋军蚂蝗机关箭阻挡而不能前进!”
常森插话:“我说老头,你说的这东西如此神乎其神。那大宋砸还会被蒙古人灭了呢?”
样式孙捋了捋胡须,说:“这蚂蝗机关箭威力虽大,可制造确是不易。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精巧的机关部件。钓鱼城的宋军副将张钰,花了三年时间才造出了区区两百具蚂蝗机关箭。这两百多具蚂蝗机关箭,挡住得住钓鱼城下的四万蒙古铁骑,却保不了大宋的万里江山!后来忽必烈当了蒙古大汗,处心积虑想要得到这东西。奇怪的是,钓鱼城破后,蒙古兵翻遍了整个钓鱼城,也没发现一具。蒙古细作密报忽必烈,蚂蝗机关箭可能在钓鱼城破之前,被宋军分别藏于峙岳、万通、旻州三城。于是忽必烈便派兵屠了峙岳、万通、旻州三城。而后蒙古兵将三座城池翻了个底朝天,照样没有找到。”
栗昊说道:“这东西既然已经失传,前辈你又因何断定这枚光头箭杆是蚂蝗机关箭的?”
样式孙回答道:“三十年前,我听我师父天工手万璟昌说过,蒙古人虽没得到蚂蝗机关箭,却在钓鱼城下抢回了两万多具被蚂蝗机关箭射杀的尸体!蒙古人拔下尸体上的箭,发现这些箭很怪异。尾部包铜环,没有羽翎,箭头上有六道血槽。而且箭杆全都是桦木所制。传说钓鱼城破后,守城的宋军秘密将蚂蝗机关箭送给到了陆秀夫手里。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在崖山投海,同时两百多具蚂蝗机关箭也落入了海底。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哦,那前辈的师傅是否提过,蚂蝗机关箭的箭杆之上是否有箭头?”栗昊又问。
“这是自然!刚不是说了么?它的箭头上面有六道血槽。这东西再精巧,也是弓箭的一种。没有箭头如何伤人?你给我的这一支,是不是你先前已经卸去了箭头?不对啊,如果卸去箭头,那箭杆上肯定会留下痕迹的。”样式孙也有些奇怪。
栗昊又拜谢了样式孙,准备和常森返回府衙。样式孙却拦住二人:“我说,你俩也太不地道了。我给你们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你们也不意思意思?那个胖娃子,你不是自称湖州府里的富户么?哪有大富户求别人帮忙,帮完忙一毛不拔的?”
常森一乐:“老头,你还真是个见钱眼开的。拿去拿去,这叠银票胖爷我全赏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