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牛鬼蛇神都出来了(2/2)
此时,就见这几个人正目光森然的也盯着义诊区的方向看去,几个人正当中,一个眼角有些许疤痕的男子,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安静站在原地似乎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终于他身边的一个人,低声在他耳边说道:“大人,咱们都已经看了几天了,是不是到时候该动手了。”
这人话刚说完,但见眼角带着疤痕被叫做“大人”这人慢慢的转过头,以一种十分可怕的眼神盯着说话这人,直把他身边讲话之人吓得情不自禁的后退一步,脸色更是瞬间变得煞白。
“你着急了”疤痕大人说话的口气犹如隆冬腊月河面之上冻结的冰层,寒冷到了人的骨子里,让人听得就顿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属下不敢……”被问话的人吓得急忙回应,如果仔细分辨却是不难发觉这人的身体竟然微微发颤起来。
“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什么时候动手不用你操心。但是你要知道,这里的事情,关乎了你我身家性命,稍一疏忽,就会使咱们的大业前功尽弃你懂吗”
“……属下明白,属下懂。”这名下属一时之间汗如雨下,他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是身处在人来人往人多眼杂的大街上,面前的这个冷脸疤痕大人,十有**就会抽刀出来将自己当场斩杀
果然,那大人应该是心中有所顾虑,见身边几个人无不是噤若寒蝉,他这才沉声说道:“都给我加倍小心了一些。要是坏了大事……”其实不用他说,几个人脸上流露出的凝重之色就足以看出来他们心中并不轻松。
只不过他们口中所谓的大业,所谓的大事又是什么,却是让人无从得知。
待教训完手下人,疤痕大人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人头攒动的方向,这才低声说了一句晚些时候再来,便在无人注意他们的瞬间,带着人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这酒楼之下。
而与此同时,那位身在皇宫隔壁西苑中修仙练道,许久不直接在朝臣面前露面的嘉靖皇帝,这时却是在西苑的一间殿堂内与几个朝中重臣讲话。
只不过嘉靖皇帝说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时间,还是见他命令下面的小太监,将一本本线装书传递给下面的几位重臣阅读。
嘉靖皇帝今天穿的是一身隆重的朝服,头戴着乌纱帽,手中也持有一本翻看了一半的书籍,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不疾不徐的说道:“这几天朕闲着无聊,就让人把京城里的那些西洋传教士叫进工作,给朕讲一些海外的趣事。却没想到,本以为那群蛮夷不过是来自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可不曾想,在这千万里外,竟然还真的孕育了许多迥异于中原风俗的有趣国度还有文化。这些西洋人尽管不读圣贤书,但是他们的国家里也有类似孔圣人那样的贤人。瞧瞧,朕手里这本书,据说就是一个叫做什么亚什么德的?”说着嘉靖皇帝转头看向一旁伺候的老太监李方。
李方连忙笑着回答道:“回陛下,是一个叫亚里士多德的,据说是很早以前的人了,按照咱们的历法算,应该是周朝未亡之时,那时候齐国、魏国还有赵国正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呢。”
嘉靖皇帝点了点头,啧啧称奇道:“瞧瞧,这个亚子在人家那,名声也不比孔圣人小多少了。特别是这本格物学,其中写的倒是也有趣。听说他的老师,一个叫柏子的,更是了不起。倒是有点孔子师于老子的意思了。”
听着嘉靖皇帝这么说,下面的诸位大臣捧着一本本从传教士手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弄来的书籍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位乾纲独断的万岁爷究竟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其中有几位部堂老臣,下意识的就把目光投向一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内阁首辅夏言,又或者是武英殿大学士严嵩身上,可惜这两位都好像是泥胎木雕一般,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半分端倪。
就在大家讪讪笑着,心里的注意力都不在书籍之上的时候,嘉靖皇帝忽然就说道:“听所最近你们各家府里的家人都对这西传书籍起了兴趣,竟然满城的寻找那些传教士,怎么,朕还以为你们喜欢看呢,怎么一个个的看完了又不说话了呢。”
嘉靖皇帝突然变了脸色,对此一屋子大臣无不是诚惶诚恐急忙放下手中书卷弯下腰来,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倒是站在最后的一名老臣口称“万岁”,然后毕恭毕敬的说道:“这西方之人皆是蛮夷之辈,不通四书五经,不知道圣人教化,眼里心里全都是铜臭之物,可谓是唯利是图。诸如此等番邦蛮夷,即便是有所得,也是所知有限,其尊崇之人又其能够和圣人相提并论所以陛下,这所谓亚子之说,却是万万不能出自陛下口中。如此岂不是为那些蛮夷之人张目,凭白的抬举了他们……”
听到这话,嘉靖皇帝不置可否,但是此时此刻谁都知道这位久不问朝政的万岁爷竟然是本着那一天驸马府里赵越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去的。
可是这万岁爷提到这些,又是所为何来?
众人心中疑云重重,不过既然有人先开口,就要有其他的声音。当然,刚才的那位老臣的话可以说是当前读书人之间的主流想法。
可惜终究还是有非主流的人物在,但见其中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大臣上前一步,声音沉稳的说道:“石大人所言略有偏颇,下官不敢苟同”
“哦?”被叫做石大人的老臣都快要掉光的眉头一挑,故作声音抬眼去看,然后就笑着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兵部尚书岳大人啊怎么,岳大人你还有不同的见解不成,难道岳大人还觉得这海外番邦的东西比我们中原风物还要胜上一筹?”
听到这充满了个人情绪的强辩,兵部尚书岳大人也没有表现出些许不满,反而是和颜悦色说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石大人的话,在下之所以说不敢苟同,却不代表说下官就说他们的学说,能够和圣人之道相比。”
这岳大人一开口,就引用了一句圣人之言,却是把那个姓石的老大人堵了一个结结实实,让他说不出什么话来。
接着岳大人也便旁若无人的说道:“当年诸子百家之时,各家学说还可以互相借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任何学说,总有他可以借鉴之处。固然这西方人的学说都近乎于术,但是其中也不乏道的存在。因此下官认为,倒是不必一竿子把所有西方人都给否定,大可以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起码下官认为,这西夷的火器技艺,还有器具技巧,就足以借鉴一二。”
听到岳大人这么说,石大人一张老脸也越发的难看起来,只见他冷笑一声说道:“如此说来,岳大人只关心这些奇yin技巧,老夫看你这个兵部尚书不如改任了工部尚书,更加的合适。”
对此岳大人倒是不以为然,只是冲着头顶上那位不动声色的嘉靖皇帝拱手说道:“石大人的好意下官心领了,不过官员取用,却还要看万岁圣心**。”
“你……”那石大人一听这话,有心再说,却不想那位万岁爷竟然开口说道:“圣人之道有利于教化万民,不可不学。但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外来的学问,也不能够弃之如履,视而不见。诸位都是为朕牧狩天下的重臣,正应当兼容并蓄,去伪存真,开拓视野,切记不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嘉靖说到这里语气之重,令在场每一个人无不是心中一惊。但就在这时,嘉靖竟然话锋一转,转目光又看向夏言去了,直接问道:“国子监那边的监生们可有什么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