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戊戌变法(1/2)
1897年4月,严复在天津改组《清议报》为《国闻报》,并为主编。18第一百八十六章戊戌变法
97年5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在康、梁等改良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全国都在热议改良时,中国最发达的两江却是风轻云淡。刘飞扬辖下的两江,此时正收获着革新的成果。8月份,第一批的陆军军官426百人,从军校中毕业,而台湾军校同时毕业的也有213人。这批人不但接受了全面的军事教育,而且还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他们不但有军事技能、而且有新思想。他们会训练、会打战,也知道为什么而打战。
同时,这些人对刘飞扬更加忠心,刘飞扬是军校的校长,经常去军校讲课、去倾听学员的心声。刘飞扬认真的听、认真的讲,给他们分析问题。
有一次,刘飞扬趁军校的铁血党学员在开会里突然来到他们之中。刘飞扬假装只是路过,停下与他们交谈,一个学员以土耳其之政来隐晦的提出清庭的落后、**,指出这样的朝庭是不值得忠心报效的。
刘飞扬则反问:“如果此时土耳其爆发起义,那最高兴的人是谁?”
学员说:“是土耳其的百姓。”
刘飞扬摇摇头说:“最高兴的应该是俄国等列强,土耳其打内战了,那列强必然干涉,这样土耳其国内的百姓不但要遭受战争之苦,而且要面对着列强的蚕食。列强可不希望土耳其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起义队伍强大,他们一定会帮助土耳其苏丹(国王),维护其统治,扼杀起义。所以,土耳其的起义队伍除非能击败列强的干涉,否则只是一场对自己国家的大破坏。”
学员疑惑的问:“那就这样什么事也不做,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强大起来。”
刘飞扬坚定的说:“做,当然做。但是要讲方法不是盲目的,要建一支强大的军队,要使民众站到起义的这一方。最好起义能以最快的速度击败土耳其苏丹,使外国也来不及干涉。”
虽然,刘飞扬也以土耳其为喻,但是学员们也听得明白。
刘飞扬趁着这些学员的毕业,抽调一些军官,再次扩军。成立两个后备师,驻扎在皖南和赣南,先进行军事训练。
1897年,中国大地热闹异常,只有两江默默无闻。这一年,大变的前一年,各方人事,纷纷浮上水面。
平静的渡过1898年的春节,春节一过,改良开始发力。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接着,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师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改良作直接准备。
1898年春夏之交,全国改良热情日趋高涨,在改良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光绪下定决心,毅然向慈禧“摊牌”。
光绪对主持朝廷日常事务的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联事权,联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奕劻闻后挥身颤颤,马上向慈禧禀奏。慈禧勃然大怒:“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但鉴于废立之事,事关重大,还没有酝酿成熟。所以,慈禧让奕劻去回话:“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随后,奕劻回禀光绪:“太后不禁皇上办事。”
争取到了事权以后,光绪皇帝马上去颐和园当面向慈禧请示改良事宜,获得慈禧的批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