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旧友(2/2)
孙大楞了:“望远镜是何物?”
李乐水心中一动,莫非这时世界上还没有望远镜的出现,他把这个念头记在心中,支吾几句敷衍过去。
下午,黄康带着欢迎的队伍来接王和时,甚至准备一顶四人抬得轿子,按照明制,原本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方允坐轿,但到了明朝的中后叶世风日奢,连寻常的商贾也敢坐轿。万历初,张居正曾稍作整治,然而奢风难移,张居正死后,逾礼乘轿又习以为常了。
但是,黄康执意不肯乘轿,一来自己在异域,不同寻常,不愿落人口实,二来,自己乘轿,义兄黄康却乘马,于人情世故也说不过去。最后指的让四个轿夫夫抬着轿子空回,王时和一干人骑马来到黄家。
黄康家是一个前后五进的大宅,倒是保留这木石结构的中国风格,这固然蕴含着海外之民思乡之情,也是因为在八连,西班牙的殖民者禁止华人建造纯砖石结构的建筑。所以自八连设立以来,几次大的火灾,都能将八连焚尽。
王时和等被请入大堂,黄康让菲律宾仆人送来茶,主宾分座品茶寒暄。不一会儿,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提着裙摆走进院子内。这个女孩皮肤白嫩,盘着黑发,穿着百褶长裙,胸前挂着圣母相,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双长睫毛下的深蓝色的眼睛。
黄康把她招了进来,告诉众人,这位是自己的小女,教名叫希尼娅.贝拉,但是无中文名。有让希尼娅见过王叔叔,并告诉她王叔叔的父亲当时救过自己。
希尼娅给王时和行过礼,有双手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用西班牙语祈祷:“感谢主啊,派遣您的守护者保护你卑微的仆人”
然后拜别自己的父亲和客人,回自己房间去了。
望远镜的事让李乐水心里像揣着几只耗子一般的心痒痒。第二日一早,他就私下问孙大,马尼拉里有无镜子店。孙大想了下说“王城里倒是有一家佛郎机人开得镜子店。”李乐水一听这话撇嘴乐了,自己在读大学时候,勤工俭学干了四年的高中家教,中学的数理化可都没落下,甚至和一个学生在少年宫亲手磨制过一部望远镜。只要有无色的玻璃,打造一副单筒的伽利略望远镜应该没啥问题。
随即他拉着孙大去逛王城里的镜子店,孙大也不好得罪他,禀明了黄康也就带他去了。王城里镜子店不大,摆着各种小幅面的镜子,还有一些各种玻璃器皿。欧洲的玻璃工艺,特别是无色的水晶玻璃工艺一直被威尼斯的工匠们所垄断,威尼斯的行会为了防止技术外泄,把玻璃工匠们全放逐到穆拉诺岛上统一管理。直到1550年,8名穆拉诺工匠外逃到了英国,才使得无色玻璃的工艺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到了17世纪,玻璃在欧洲已经不是什么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了。马尼拉所卖的正是西班牙仿制的威尼斯的水晶玻璃。
李乐水看了些镜子,发现这些镜子幅面都很小,而且不平整,中间多少有一小块高过其他地方,估计应该是工艺的问题。李乐水先挑块质量好一点的镜子,准备回去做礼物送给春梅。又告诉店主自己需要稍微厚一点的水晶玻璃,并让他按照尺寸画成圆形。这样的小圆形玻璃,李乐水一次就要了二十余块。
店家按照李乐水的要求把玻璃片备好,要价10个比索,和纹银七两二。李乐水把自己收李锦的二十两银子中的十两拿出来,与孙大换成了比索,付了帐,美滋滋的抱着这些宝贝回到了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