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埃卜拉第一王朝灭亡(2/2)
bc2376年,伊萨尔塔穆的儿子伊尔拉克塔穆在带领埃卜拉残余势力逃亡的过程中继承了埃卜拉王位,是埃卜拉第一王朝的第三十五任国王。
bc2370年,马瑞军队与埃卜拉残余军队在泰尔加terqa激战,伊尔拉克塔穆战死,埃卜拉第一王朝灭亡。
在埃卜拉第一王朝灭亡后,阿尔米总督恩斯玛利克宣布继承埃卜拉第一王朝的法统,但是实际上并不控制埃卜拉,仅以自己管理的阿勒颇地区,建立了新的阿尔玛尼armani王朝或阿尔玛奴姆armanum王朝。首都为哈拉姆ha-lam,即阿勒颇。
这一王朝为埃卜拉第一王朝的延续,所以阿勒颇的主要居民为以少数的黄种的埃卜拉人为上层阶层,以阿尔米王朝原来的大多数白种的西闪米特阿摩利人为平民。以埃卜拉第一王朝的第一代埃卜拉语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阿摩利语为更加常用的语言。
埃卜拉第一王朝共经历35王,730年,bc3100--2370年。
-------------------------
埃兰文明
埃兰elam是一个古老的前伊朗pre-iranian文明,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埃兰,来源自《旧约圣典》中古希伯来语:elam的音译。《创世纪》第11章中曾提到埃兰是闪(shem)的一个儿子。但实际上埃兰人属于传统的印欧语系,与闪米特所属的闪含语系完全不同。学者h.m.贾可诺夫认为,埃兰,乃埃兰语的haltamti,或hatamit,意为神之国,苏美尔语的adamdum,阿卡德语的elamtu(m),表意字为:nim.ma,其狭义是“高原之国”(thehightcountry)之意。
埃兰最初是与苏萨分立的城邦,位于卡鲁恩河(karunriver)与克尔凯河(kerkhehriver)河谷中,这两条河流入底格里斯河东部波斯湾的咸水湖(现已干涸),具体位置在当今的伊朗胡泽斯坦(huzestan)省境内。哈塔提人(hatamti)和哈坦提人(haltamti)是其主要居民。
后来埃兰名称用于整个埃兰国家,特别是包括低地地区,具体位置从今天的科威特到沿波斯湾海岸的底格里斯河东岸,以今天伊朗iran的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心,即今天的胡泽斯坦khuzestan省和伊拉姆ilam省,以及伊拉克iraq南部的一小部分。胡泽斯坦khuzestan省的名字源于波斯官方语言中对于埃兰地区的称呼,埃兰名字被波斯废弃,改称为“khuz“,即今天的胡泽斯坦省。
埃兰人实行多神教。他们的宗教的资料是相当罕见的,根据《剑桥古代史》的说法,埃兰人的多神教以女神kiririsha/pinikir为主神。其他的神包括埃兰的守护神in-shushinak和冥界之主jabru。女神占主导地位可能反映出埃兰文明的发展中,母系氏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