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坐而论道(1/2)
无尘看着他的徒儿从刚开始的期待,到之前的兴致勃勃,再到现在似是有些不太有耐烦,便低声问道:
“怎么,梦儿若不想待我们这就回去,何必非得勉强自己待在这里?”
恰在此时,秦朗回转身来,询问白冰,可能作一首咏竹的诗来。这拟定题目作诗也是交流会的一部分,恰恰这咏竹的诗秦朗几人似不是十分拿得出手。
白冰见对方问她,相识一场,又是以秦家客卿身份进来,总得做些贡献不是。于是白冰便想着从她前世所背诵的若干首很棒的咏竹诗中信手拈来一首用来为秦朗撑场面。
就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吧,在今日这文人雅士附庸风雅之场所,倒很是适合。
决定了后,白冰就提笔将这首诗写了出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写完这首诗后,白冰就觉得心里直发虚。
她刚刚还觉得别人所作的诗文比不上前世老祖宗们的文化精粹,可她自己呢,还不是拿老祖宗的经典诗文来糊弄别人?如此看来,她比在场的众文人雅士都要差的远呢。
无尘与在座的众位却不知道,还以为此诗是白冰做的。
无尘甚至联想到当初他以为他的小徒弟钟爱紫色才为其准备了紫竹苑,难道小徒弟选中那处住所是因为那围绕庭院的紫竹?
还好还好,殊途同归。
众人此时都被这首诗给深深折服了,瞧瞧人家这境界!
“哈哈,果然是英才出少年,小友所作的这首诗,清雅脱俗,很具风骨啊!”
城主此时竟也站了起来,对白冰不吝溢美之词。
别人越是夸奖,白冰便越是心虚。城主已然出面,白冰不得不起身,略微想了想,白冰朗声对城主道:
“城主大人过奖了,晚生故乡之人大多爱竹,竹子代表了虚心、坚韧、骨气与高洁的品格,晚生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才好竹。因为之前曾做过咏竹方面的诗,晚生惭愧,拿着现成的诗文来用,请城主大人和在座兄台不要怪在下偷懒才好。”
无尘很清楚地知道,白冰的故乡是个修士家族的城池,哪里会有这些?这小家伙,说起谎来倒是顺溜。自家徒弟如此善良,还好不是个迂腐的。能扯谎而不带眨眼,这也算一个优点吧?
无尘君可能是天下唯一一个觉得徒弟扯谎也能算是优点的师父吧?难道她的徒儿优点太不明显?
白冰起身时,她那身着一袭飘逸白色锦衣、手执淡雅折扇、温润翠绿的玉佩悬在腰间的形象,使得她整个人看上去皎若秋月,风姿卓然,还真如被他吟诵的竹子一般,颇具风姿、也甚是有几分雅士风骨。
据说自今日始,也自北邕城城主府这场交流会起,此间的文人雅士大多都喜腰间佩玉,一时竟成了风尚潮流。文士可以没有折扇,但绝不可以不佩玉,否则,会显得很俗气。
另外,据说很多文人雅士回家之后,家中栽种了竹子的,便扩大种植范围;而那些家里半根竹子都没有的,都开始悄悄地在庭院内赶忙栽种上竹子。
没办法,“无竹使人俗”嘛!他们是雅士,谁也不愿意做个俗人不是。
一时间,火了玉器铺,也造成了一株竹苗难求的盛景……
白冰啊,你看看你一时兴起,给这异世东晟国的凡界造成了多大的变化?甚至据说,这佩玉的习惯还渐渐传到了别的国家、甚至还慢慢传到了修真界呢,当然这是后话了。
造成这种轰动的始作俑者白冰却是浑然未觉。
第二日坐而论道会上,白冰照例和师父随着秦朗前去参加。
这次论道会上倒是多了些德高望重的道士。所论之议题也甚是吸引人,其间众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
鉴于前一日诗文交流会上白冰的过人表现,这次城主点名让白冰也谈谈所推崇之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总不好不给城主面子,也不能对不起客串的人家秦府客卿的身份,少不得又要出风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