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坐而论道(2/2)
白冰前世素喜老庄哲学。便提出庄子的比较接地气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作为她的论道主题。
她侃侃地对众人道:外化而内不化,外圆而内方,内心宽容、洞察清明。在外在上随遇而安,不与世争,如此才能既不失原则,又能容易得到认同,进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白冰前世时常常会从古代影视剧中看到剧中人物动不动会祈祷“老祖宗保佑”,那会儿的她还不以为然。
可通过这两日的交流会,如今看来,她可不就是承蒙前世老祖宗的精神财富相佑,才不至于昨日和今日丢了她和师父颜面的么?
白冰借着老祖宗的言论无疑又博得满堂热烈讨论后,收获粉丝无数。
粉丝太多,也是个负担啊!导致白冰直接跟师父表示不想参加第三日以武会友交流会,无尘自是不会反对。白冰跟秦家兄妹打好招呼,第三日去看了看城里的孤儿后,在街上随意地游荡起来。
自那日诗文交流会和接下来第二日的坐而论道会之后,每日都会有文人雅士登门拜访白冰师徒。
众人想着有这么优秀的徒儿,那师父肯定更加高深莫测了。不得不说,众人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真相了,但白冰那两日的表现却是和自家师父无关的。
白冰提出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连她师父都颇感意外。无尘觉得他这徒儿在思想境界方面比他认为的要通透太多,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才十四岁的小丫头,竟有着如此高的觉悟。白冰让无尘吃惊的同时,也更加地欣喜,他还真是淘到了一个好徒儿呢。
资质好,悟性高,不错不错。目前来看,他的徒儿除了年纪小修为太低、以及太过善良之外,简直接近于零的缺点度,他哪里还能不满意呢?
不过纵然每日都是客似云来,好在白冰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借着前世老祖宗文史哲方面的深厚底蕴,对付起今生的众人来那是一个游刃有余。
这次出来历来,白冰借着前世老祖宗的光,频频让她的师父刮目相看不说,就连小天也颇觉面上有光。
虽被一众文人雅士推崇,白冰半点不敢自傲。她觉得她好歹已经两世为人,且前世最爱的就是读老祖宗传下来的各种书籍了,要是这样都没法在北邕城的文人雅士里面儿混出个名堂来,那岂不是太过对不起老祖宗们的文化瑰宝了?
好在这些时日白冰混迹雅士圈儿,很是如鱼得水。
无尘呢,每日只是静静地旁观着他徒弟的一举一动,除了吃惊,就剩感叹了。他觉得自家徒儿有时候提出的有些论点,连他这活了无数岁月的神尊都颇觉犹如醍醐灌顶般呢。
之前无尘总担心徒弟虽心性方面看着成熟些,但到底自出生起便在白府,没有见识过俗世人情,恐这方面的缺陷为她的道基留下隐患这才带她来凡人城池历练。
可通过这些时日的观察,他的徒儿在对道的理解方面颇有几分见地,难怪徒儿年纪轻轻神识就已经突破至金丹中期了!
想到自家徒儿小小年纪竟有着如此不俗的领悟,无尘深觉这其中定有原因。
此前徒儿曾经有四年时日修炼方面没有寸进,按理来说,以徒儿天灵根加上圣灵体的资质,不应该出现那样的情形,如今看来,徒儿那四年时日里,应当是在博览群书的吧。
有偌大的白家和小天的仙球在,藏书定是少不了的,以小徒弟的悟性与过目不忘的记性,那些年应该是读了不少的书。
好在有这个美丽的误会在,无尘也就不做他想了。
无尘见小徒弟在悟道方面底蕴也不错,觉得至少在筑基期之前,她实在是没必要专门在凡界待着了。
当初他让徒儿在凡界历练,无非是增加她的阅历,进而增强她对道的领悟而已。可看徒儿的情形,眼下真不用再着意打磨。
无尘跟白冰说了下打算提前回学院,让白冰回去后便正式去学院报到。在返回之前,无尘给了白冰几天时间,让她将此间之事做个妥善安排。
北邕城里,最让白冰担心的自然是那些小孤儿了,白冰为此专门去了趟城主府,为城主献上她亲手默写出的孙子兵法,以期换得城主对孤儿们的关照。
她为那些孤儿们所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至于城主府会如何去做,就不是白冰目前所能操心的事了。
与来时让火凤载着不同,回去时,白冰师徒走一路、看一路,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倒是一路的诗情画意。
返回期间无尘还准白冰回家了一趟,出去这么久,她真是蛮想念娘亲和爹爹的。
这段时间他们晓行夜宿,白冰呢,白天除了跟师父学习阵法与炼丹之外,还常常跟师父学习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