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日全食菩提现身(2/2)
“你说的什么变化不变化的?”刘谷一头雾水。
“呵,你看到这五指山上的字帖了吗?”
“看到了,唵嘛呢叭咪吽。”刘谷点点头。
“牧童儿,你可知什么是唵嘛呢叭咪吽?”那人认真地看着刘谷的眼睛。
“不知。”刘谷本想说那是佛家六字真言,但在那人认真的目光下,才发现自己只知其字,却不识其意。
“牧童儿,你可想知吗?”那人笑道。
“想。”刘谷重重地点头。
“嗯,牧童儿你可听好哦。唵嘛呢叭咪吽就是……”那人唱道:“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心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见注2】
万世轮回一瞬永,千变万化不离宗。
知之须会无心诀【见注3】,便是唵嘛呢叭咪吽。”
“哗啦啦啦……”忽然下雨了。
那人将身一转,本来洒满天的水珠竟随他的身形聚向一个方向,化作一条银练绕他身转动着,最后在他掌心一颗接一颗垒起一根垂直银柱。
雨瞬间又停了,星光重新洒落。
五行山上,忽然有无数绿草穿出,又变成千万朵花开放,竟将原本肃杀的五行山染做踏春之地!
那人对刘谷一笑:“你现在可知道什么是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我要学这变化!”刘谷欢喜无限,大声叫道。
“好!我便教你这变化。”那人颔首笑道。
“徒儿参见师父。”刘谷来到那人面前,恭敬拜倒,又问:“不知师父名讳,徒儿好谨记在心。”
“一身一鸿蒙,一心一悟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人呵呵一笑,“牧童儿,你便叫我菩提祖师罢。”
========
【注1】日食:本书中日食仅取其形,不取其意。因为本书构架的神洲大地并不是地球,其大不知几万万里,诸天星象均依存于神洲大地的。至于本书结尾时神洲会不会变成地球如今的模样,呵呵,不好说。
【注2】本诗出自宋代张伯瑞所著的《即心是佛颂》,据说此人为宋代道教内丹学集大成者。这首诗《西游记》《悟空传》均有引用。其实熟悉《悟空传》的书友都能看出来,本回部分内容仿自悟空传第十七章。呵呵,实在极喜欢《悟空传》,虽然本书和悟空传不同。在此非常感谢今何在,若此书能签约上架,定请今何在兄喝酒,只是不知有没有这个机会。
【注3】无心诀:菩提传于刘谷的变化法门,即传说中的“七十二变”原版,下文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