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过年(1/2)
大年初一,天刚亮,一阵阵的鞭炮声将我从梦里惊醒,乡亲们开始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母亲起床包饺子,父亲开始打扫院子里,而我只想多做做梦……一股股饺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的口水已经淋湿了枕巾,母亲将我唤醒,已是大天亮了,我连忙穿好新衣裳、新鞋,端起一大碗白菜肉饺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这可是一年当中最有口福的时候,全家人都吃的很香,吃的很饱。
母亲说:“今天是大年初一,你该向我们拜年,拿年份子钱”,我按父母说的向奶奶、父母行跪拜之礼,祝他们过年好,我很开心的接过母亲给的十块钱。
因为我太小,有钱也不会花,连同大佬、大妈、外爷、外奶等亲戚给的年份子钱,一分不少的上交母亲保管。
晌午,太阳还算暖和,大年初一不能走亲戚,妇女们在家忙活着饭菜,老爷们都围墙角喧荒,讨论着过去和将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见,都在这个年代里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期间,乡亲们提着大包小包,骑着大梁车载着一家人,去瞧亲戚,有看望岳父岳母的,有看望姐姐姐夫的,有看望挑担(姐姐与妹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的,还有亲戚回瞧的,男人们都是晌午精精神神出去,后晌醉醉醺醺回来,整个春节期间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尽情的欢声笑语。
这个年代送礼都是随大流,今年流行送罐头和白糖,年前父母从县城买回来一大堆罐头和半袋白糖,母亲要将白糖分别装成几个小袋,基本上是两瓶罐头配两袋白糖,我家要瞧的亲戚主要是母亲家的姐妹五个,母亲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只准备好前三天的礼品就够了,初二到初三,我们分别看望了外爷外奶(外公外婆)、大姨大姨夫、二姨二姨夫,初四大家伙都来我家,我们送出去的罐头白糖又如数的回到了我们的家里。
初四这天,也是村子里上坟的日子,因为离坟地远,上坟还得宜早不宜迟,父亲凌晨四点多就出发了,母亲也是早早起来准备今天的待客食物,从灶伙拿来猪肉和鸡肉解冻,烫好两盘凉菜,切好炒热菜的料,剁好一盆饺子馅,晌午时分,父亲上坟回来,我站在大门口左顾右盼,等待着我家的亲戚们,外爷一家、姨妈一家、小姨一家……陆陆续续的来到我家,很快院子里停满了大梁车,因为人多,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了几张铁盘和几把凳子,母亲招呼亲戚们坐下喝茶,先将做好的凉菜上桌,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父亲跟挑担们划拳喝酒,母亲和姨姨们炒菜包饺子,我跟着表哥、表姐,带着表妹一起在院子里踢毽子、放鞭炮、跳房子……这场面很是欢快,划拳声、欢笑声融为一体,感觉整个院子都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共同书写着这时代最美丽的篇章。
连着几天的奔波,乡亲们看似忙碌,却很快乐,人们带着一份责任,心中充满着爱,传承者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亲情文化,潜移默化刻在人们心里,神圣而不可怠慢。
在我们这里除了传统的亲情文化,还有我们不可忽视的社火文化,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在我们这里尤为重要,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先是由大一点的村子组织社火团队,再到其他小村庄表演,我们村只有四个生产队组成,算是小村庄,每逢过年,我们都期待着这些社火队来村里表演,为我们的村庄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