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过年(2/2)
在跟着父母瞧亲戚的这几天,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社火表演,人们敲着锣打着鼓,锣声震地,鼓声震天,渲染着浓浓的过年味道。
今天是大年初八,一大早生产队长就挨个到各家各户通知,说今天有社火队来我们村表演,让乡亲们做好准备去观看,我兴奋极了,匆忙吃过早饭,就冲出了大门,叫上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一起蹲守在村子南头,不一会儿,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锣鼓声,这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窜到大路上张望着,看到远处有一大群人向我们走来,就飞奔跑回村子里,边跑边喊着
“耍龙的来啦……”我跑回父母的身边,此时社火队已经到了村头,走在最前面的身穿红色衣服的是锣鼓队,由两个人抬一面大鼓,一个人打着节拍奋力的敲着,旁边有个敲锣的,后面跟着两个打镲钹的,这声音很是热烈,他们停在村子街道中间,此时路两边已经站满了乡亲们,完全遮挡了我的视线,父亲将我扛到肩膀上,第一个节目是《舞龙》,只见12个壮汉,分别举着龙头、龙身和龙尾,眼见那条龙就跟活了似的,伴随着锣鼓声
“咚锵、咚锵、咚咚咚锵”,不断的在我们面前舞动着,第二个节目是《扭秧歌》,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穿着花衣,唱着民谣,舞动着腰间的彩绸,一个个就跟仙女下凡一样美丽动人,突然感慨自己何时才能长的跟她们一样,第三个节目是《哑巴骑驴》,一个男的扮演着一个农妇,戴着头巾,骑着一头假毛驴,怀里抱着一个洋娃娃,只见洋娃娃掉地上哭泣,哑巴农妇急的不知道怎么去哄,我虽然看不懂他表演的真正含义,但至少生动形象,诙谐有趣,惹得乡亲们捧腹大笑,第四个节目是《踩高跷》,十几个男男女女踩着一人高的高跷,迈着步子,装扮着戏剧里的各种角色,分别拿着扇子、手绢、木棍、刀枪……踩着锣鼓队的节奏尽情的舞蹈着,我一直很好奇他们为何还能走的这么稳?
第五个节目是《猪八戒背媳妇》,就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摇头晃脑的背着一个油光满面、搔首弄姿的小媳妇,跟着音乐,时而扇扇子,时而擦汗,乡亲们都说这是一个人在表演,可我怎么看都觉得是两个人,第六个节目是《大头和尚》,有两个伯伯分别戴着木质和尚头盔面具,这两个和尚头罩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乐呵呵的,即便他们表演生气耍赖,也都露出他们迷人的笑容,惹得乡亲们哈哈大笑,第七个节目是《旱船》,有一个长胡子老爷爷在前面拿着浆不停的做着划船动作,后面跟着一个老婆婆端着一条无底船,配合着老爷爷,时起时伏,犹如水上划船时的生动画面……表演结束时已经正午时分,生产队队长将这些表演着分派到各家去吃午饭,来我家吃饭的是两个踩高跷的,我躲在门后面悄悄的看着,两个伯伯脸上都跟唱戏的一样画着浓妆,他们卸下高跷放在院子里,我已无暇顾及他们吃什么了,我的眼睛全部盯在这两双大高跷上,静静地研究着,它们原来是一根根上粗下细的木棍刷着黑漆,中间各有一个踏板,踏板到顶端的高度比我的腿都长,稚嫩的我真的无法想象伯伯们是怎么操控它们的。
此时邻居家的小伙伴来喊我,我们一起跑到刚刚社火表演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大的物件都摆放在这里,首先看见那条舞动的长龙,由一节挨一节的木棍支撑着,安静的立在南墙根上歇息,我们几个小孩子从龙尾顺着木棍钻到龙头,只见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们,我们带着一丝丝敬畏,轻轻的拽了拽龙头上的胡须,确定它不是活的,然后开始肆无忌惮的摸它的眼睛、触角和嘴里的龙珠。
旁边停着那艘旱船,我们一溜烟的都钻进去,才发现这艘船根本没有底,只是用几根细棍子围一圈成船形状,再在上面搭建的船舱,整个旱船都是用彩色花布围起来的,其重量轻的两个小孩用力就可以抬起,难怪那个老婆婆不费吹灰之力能撑那么久,我们正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突然听到生产队长在喊我们:“狼吃的,赶紧出来,到别的地方玩去……”,我们急忙钻出去,这个时候社火队已经吃完午饭准备离开,他们又扛起了各自负责的家伙什,大步走在街道上,准备去下一个村子去表演,我们几个小孩窜到队伍中,时而跃身,时而模仿,拽拽猪八戒的耳朵,摸摸小媳妇的脚丫,敲敲假毛驴的头颅,拍拍大头和尚的面具,这时我终于看明白,《猪八戒背媳妇》看似是猪八戒另外背着一个人,其实是一个人上面扮演媳妇的上半身,下面充当猪八戒的下半身,这估计就是老百姓眼里的矛盾统一体。
我们依依不舍的跟着他们走到村子的尽头,远远的看着他们离去,浑然不觉我的肚子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急忙跑回家,美美的补了一顿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