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妙计在胸(2/2)
三个小和尚听后,有点犹豫,这样不就是杀生了吗?可是想到师父是被活活烧死的,现在李抱真和牛洞玄还逍遥自在,他们就气不打一处来,恨得牙痒痒。当即都表态要去。田兴端详了三人一番,他发现稍大点的和尚很像一个人,就是他要推荐的道士的师父,那个自从闭关后,就再也没出现过的老道。或许让他去,会更顺利一些,就这么定下来了。这个和尚去魏博西山上的天佑宫,修行炼丹术;其余两个和尚去魏博东山的兴华寺继续修行,继承悟梵禅师的衣钵。这西山和东山其实是一座山,只不过从山半腰开始分出两个主峰,西侧的主峰就叫西山,东侧的主峰就叫东山。两座山头虽然相距较近,可是来往不便,山头之间被深不见底的沟壑隔开了,当地人都叫它黄坑,顾名思义就是黄泉地府。
小和尚回屋收拾了行囊,背上师父的经卷,给佛祖燃上最后一炷香,念了声阿弥陀佛,关闭房门,就此离去。潼安等人很纳闷儿,刚刚还执着的要死要活的和尚,这会竟然乖乖的随他们下山,也不知道田公子用了啥法子。问田兴,田兴只是说,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他们自然会知道。
众人来到山下的客栈,崔参军正等的着急,见到众人终于来了,开口就问舍利塔里有舍利子没?橙子摇摇头,示意身后有人跟着,崔参军看到了和尚,就把剩下的话咽进了肚子里。他想问的是塔里没有舍利子,和尚们知道不?或者是寺里还有和尚吗?
亦武研好墨,铺好纸,田兴一口气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东山兴华寺的主持义玄禅师,另一封是写给西山天佑宫的道长无须子。亦武识字,知道这两封信的去处,心生疑惑,这个给兴华寺的信他能够理解,可是写给天佑宫的信他就理解不了。三个小和尚对道士恨之入骨,怎可能去道观栖身?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意思再去问田公子。
田兴吩咐橙子护送三个小和尚去相州,交给相州守卫,由其护送三人去东山和西山。橙子返回后,径直去潞州城南门的驿站,他们会在那里等他。
崔参军了解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大呼痛快,对这群莽夫的印象稍稍好了点。还好心的提醒他们,泽潞镇的洞玄真人只手遮天,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恐怕不会善罢甘休,还是早早离开为妙。田兴不以为然,他之所以要来潞州,可是为了领略昭义军的风采,要是就这么走了,岂不可惜,以后可没这么好的机会,冒点风险也无所谓,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行人悠哉悠哉的进了潞州城,橙子往返至少需要一天,这一天他们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四处转转也是很不错的。田兴特意挑了离校场最近的宝泉客栈,选了面向校场的房间,方便掌握昭义军的动态,好随时去观摩。潼安想向店小二问问这昭义军的情况,被田兴制止了,贸然询问,会被当成碟子的。用过晚饭,田兴领着众人去街上逛逛,欣赏下这潞州城的风景。
要说这潞州城和魏州城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这里满街也见不到几个兵卒,而魏州城里到处都是骄横跋扈的牙军。这潞州城虽然是大唐军事重镇,大街上却看不到这里有大军驻扎的迹象,街上还是文人骚客居多,纸扇轻摆,儒衫飘飘,熏香袭人,风雅至极。但是潼安等人看到这种毫无阳刚之气的文人,感觉这潞州城内无男儿,满城尽是娘娘腔。他们魏博地界的读书人,刀枪棍棒总要精通一二,就像亦武和田兴这样,再不情愿也得练,不然会被人取笑,谁让百无一用是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