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护国法师 上(2/2)
倒是李漼听了,反倒是若有所思的自语道:“让天下人都读书……都做读书人……”
“护国寺护国法师智善到!”
也在这时,只听门外宫人高声唱宣,李漼的思索被打断,只见他惊异道:“怎地如此之快?”
也是,李漼适才命人去宣这智善禅师,至此时也不过才过了半刻时辰,按理说也就是宫人从大殿出发,刚走出皇城宫门的功夫,难道这和尚一早就候在宫门之外?
“宣!”李漼算算时间,另一路去往宫内文思院宣旨的宫人也差不多在返回的途中,便先把智善禅师宣入殿中。
这智善禅师的身份说来可不简单,早前李漼父亲宣宗时就将他册封为护国法师,后来李漼又因为他是黄櫱的徒弟而提拔他成为了护国寺的主持。提起他就不能不提他的师傅黄櫱希运禅师,这黄櫱禅师是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要》《宛陵录》等传世,堪为一代宗门大匠,死后宣宗敕谥为“断际禅师”。
总之一句话,如果这个时代要找一个高僧的范本出来,黄櫱希运禅师就是这样的范本,而次一级的高僧也就是智善这样的护国法师。
随着宫人宣喝,一个身高八尺,容貌甚伟的和尚头戴九佛冠,身披锦澜袈裟,手持九环锡杖缓步而入。每行一步,这智善手中的锡杖就会轻轻往地上一杵,黄盛分明看见一道黄色佛光居然从锡杖与地面的触点上爆开,宛若涟漪一样向周围辐射,这分明就是当年姜文拍的《天地英雄》里,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所爆发出的光环。
“龙象护持!”也在同时,黄盛脑海里突然多出一个词汇,提示这智善身上此时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佛门的神通。
佛教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大蟒蛇也称为龙。事实上,中国人对“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这种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象”,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
护持本就是保护维持之意,而龙象护持则是佛门的一种高级神通,使获得这种神通的人身上犹如套上了一层强力的防护罩,让外道邪魔不可入侵。
也就在黄盛愕然的同时,这智善三步并作两步走,快步来到李漼的龙座近前,手中锡杖重重一杵,口中喧了一声佛号:“无量寿佛!”[1]
随着他的这声佛号,黄盛分明看见一圈更为粗大的佛光光环以他整个人为中心爆开,光环如若无物一般扫过殿中诸人的身躯,便可见一些附着在众人身上或黑、或青、或红、或紫的雾状辉光被这光环击成粉碎,而众人不由觉得脑中一片清灵,顿时神清气爽,就连黄盛在被这道光环扫过之后,也不由觉得心中一片祥和。
这佛光自然是凡人不可见的,而黄盛又不是邪魔妖怪,还是半神之躯,因此与佛光也没有相抵之处。
李漼被不可见的佛光扫过身躯也觉得神清气爽,忙笑道:“法师来得好快,朕正要请法师前来商议一件大事。”
“可是与南诏有关?”智善的年纪看起来没过六十,眉目之间颇有慈悲之相,一副大德高僧的模样。
“正是!”李漼也觉得吃惊,却不敢问为何智善能猜到,也不敢提及黄盛的馊主意,便直言道:“法师可有良策?”
“良策适才不是已经有了?”智善说完此句,倏然转身回望,一双善目之中突兀的射出了骇人精光,直盯着一脸骇然的黄盛道:“小状元适才所献之策,便是上上的良策!”
****
[1]:无量寿佛既阿弥陀佛,号甘露王如来,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月巴墨意为“无量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唐时多称无量寿佛,宋以后称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