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各种车辆(2/2)
指南车结构简单,能使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关键就在于中心大平轮和附足子轮或联或断的设计。这种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机械设计人员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
关于记里鼓车的制造,《宋史·舆服志》也有两项记载:一是宋神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卢道隆制记里鼓车;一是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到1110年)吴德仁再造记里鼓车。卢道隆记里鼓车的轮和齿轮如下:
足轮二个,直径六尺,圆周十八尺;
立轮(齿轮)一个,直径一尺三寸八分,圆周四尺一寸四分,齿距二寸三分,齿数十八个,下平轮(齿轮)一个,直径四尺一寸四分,圆周十二尺四寸二分,齿距二寸三分,齿数五十四个;
旋风轮(齿轮)一个,齿距一寸二分,齿数三个;
中平轮(齿轮)一个,直径四尺,圆周十二尺,齿距一寸二分,齿数一百个;
小平轮、上平轮(都是齿轮)各一个,尺寸原文有讹误,齿数分别是十个和一百个。
记里鼓车的整个齿轮系是和车辆同行同止的。只要车轮一转动,整个齿轮系就随着转动。车轮一停下来,整个齿轮系也就随着停下来了。
足轮直径六尺,转一周车行十八尺,足轮转一百周,车行一百八十丈,恰合一里之数。足轮、下平轮、旋风轮和中平轮等四个齿轮的齿数分别是十八、五十四、三、一百。车行一里,
中平轮只转一周。在中平轮的轴上装上一个起凸轮作用的拨子,拨动木人的手臂,就可以使木人击鼓一次。也就是车行一里击鼓一次。如果再加上一个十齿的小平轮和一个一百齿的上平轮,每当车行十里的时候,上平轮才能转一周,它上面的拨子拨动另一个木人的手臂,使木人击镯一次。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经王振铎氏复原制作模型,如前图所示。
记里鼓车本身具有一套减速齿轮系使运动变慢,最后一根轴在车行一里或十里的时候才转一周:而指南车的齿轮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它是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技巧又超过了记里鼓车。总之,这两种车,根据记载,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汉魏时期就已经出现,它体现了两千年前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高度水平,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