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资料 古代战车(2/2)
传督背招(弓箭)管队(队旗)
左伍弓箭弓箭弓箭弓箭伍长(弓箭)
右什管什(弓箭教师)
右伍弓箭弓箭弓箭弓箭伍长(弓箭)
上述为直阵,根据敌情地形可以变换成区阵(横阵)锐阵(前三角)方阵(方队)圆阵(环
行)。
3.车营之冲横乘及整个车营的队形
车步骑合编后,形成多兵种的作战车营。步兵每队编车1辆,佛朗机炮2门及鸟枪三眼枪。
每4队组成一乘,成为车营的基本作战单位,居于车营最外侧;全营32乘,分置车营四个方位,每方向8乘,分为两组,置左右两侧,名为前乘,步右乘,步后乘。骑兵两队为乘,组成基本作战单位,居于步兵内侧为第二层;全营32乘,依同步兵方式分置车营四个方向。再往中心则为预备队权勇,权勇分为正权勇,奇权勇两部分,奇权勇居外,正权勇居内各16队。正权勇分为正前权,正左权,正右权,正后权。奇权勇分为奇前权,奇左权,奇右权,奇后权,分置车营四方,紧靠预备队。以上布置形成方队,为车营为车营的基本队形,每一方向为1冲,皆听命中全指挥,副将2人骑左统率骑兵,步左统率步兵。骑步居前,逾敌不得退缩,退缩时有四骑制约;正兵居内,可内为主将,并听命主将指挥,随时应援骑,步。
4.部领车营(总预备队)的战斗队形(阵)
部队车营的队形,其构成变化,类同车营
5.车营战斗队形的变化
战斗队形,一要符合作战需要,二要能随时随地的变换,才能保证作战的取胜。古代车战时代兵车往往排列成整齐的车阵,尔后交战。那时的车阵是作为一个作战单位存在的。例如,周武王与商纣王之战,进攻时,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看齐后再前进。作战的时候还要不断的照顾队形的整齐。结果,周军一举击败商军。这种单元组织布阵,到春秋时候逐渐演变为多元组织的方阵,出现了“奇”“正”“游兵”。郑国的鱼丽之阵,分右拒,左拒,中军三个单位,排列成倒“品”队形,即所谓“先变后伍,伍承弥逢”,车队在前,步队在后,成为车兵与步卒配合,鱼鳞式的排列的队式。荀子认为,训练有素的部队,“聚则成卒,散则成队”,才能不至于被猛烈的敌人击溃。《淮南子.齐俗训》也说:“胜军之阵,怯者死行”。这都说明战斗队形咱作战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各种阵法,据《孙膑兵法》所载,仅战国就有方阵,园阵,疏阵,邮阵,锥形阵等。这些阵法多比较简单。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兵器比较简单,多以长短兵器,士卒活动的范围小,步需要复杂多变的协同作战,从而决定了当时只要有较为简单的作战队形和队形变换就足够了。
明代,特别是明末孙承宗所建车营,已经大量装备火器,这就要求作战队形要与之相适应,并能随着敌情,地形等变换而变化。前面所述车营方阵及其所属冲,横,乘的队形,都只适用于防预作战。孙承宗运用古代“五行”之说,水,木,金,火,木可以相生相克,指出“五行之变,必始于方。卷而藏之则为方阵,为园阵,而握奇之数在中权;舒而张之则为曲,为直,为锐,而握奇之数在阵后”这就是说方阵是基本队形,可以舒,可以缩,从而演变成园阵,曲阵,真阵,锐阵,以适合攻,守,进,退的需要。
例如,车阵布列于狭隘之地段时,应当本着“临时相地势为法”的原则,灵活变通,可以使“左为前之后,或右为后之前,或左右悉置之后”,使前,后,左,右,中五部“鱼贯而出,绵绵翼翼,殆一直阵焉。”直阵,又称竖阵,即纵深较长的战斗队形,能通过狭隘地段(见下表)孔明行军遇斜谷路狭,就是将八阵裁为六阵后才通过。
←∈右街←∈后冲
←∈中权
←∈前街←∈左冲
或
←∈后冲←∈右冲
←∈中权
←∈前冲←∈左冲
曲阵,即遇到宽窄,高低不同地形,迫使车营变成参差不齐,曲折复杂的队形见下图
↑
∩
前冲
↑↑↑
∩∩∩
左冲后冲右冲
↑↑↑↑
∩∩∩∩
中权
锐阵队形
车营及其所属大小分队冲衡乘的队形,皆可任意变换,所谓“每一阵为伍,变而二十五,或以为此花阵也。”这种变化,因敌,因敌而已,因而直接影响着用步,用骑的数量和队形的疏密,及至奇正的运用。这就决定车营队形的千变万化。
古代火攻战车是一种攻防两用的战斗车辆。它的制式有独轮、双轮、多轮等多种,可用马拉,也可用人推。车上装有一种或多种火器,可远攻敌人;另又装有刀枪若干,可近战杀敌。这种战车多为木质结构,外蒙生牛皮,防护力强。
公元1447年,火攻战车在我国首次出现。当时,手待火器的士兵,乘车射击敌人,战车只是作为士兵作战时的屏障和依托。
公元1450年,兰州守备李进等人发明制造了独轮火攻战车。据史籍记载,该车“上施皮屋,前用木板,画兽面,凿口,置碗口铣四,枪四,神机箭十四,树旗一。行为阵,止为营……”
其后,火攻战车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明文·兵志》记载,1564年时的京城,设有专门的战车营,拥有火攻战车约4000多辆,每辆战车上乘载5人,火器若干。
1568年,抗侄名将戚继光曾训练火攻战车7营,每营拥有重型火攻战车150辆,轻型火攻战车100辆,并使火攻战车部队成为独立的兵种》
火攻战车由于具有多种作战用途,并有良好的战斗技术性能,因而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明末清初时期,这种火攻战车在许多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满洲实录》记载,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火攻战车部队大破潘宗额部。l621年,在努尔哈赤夺占陈策营地时,火攻战车部队又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