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准提一上八景宫 通天原来有后招(1/2)
上回说到老子皆人间百家争鸣之机将一分身投胎到人间界化名老聃,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多宝道人化为释迦摩尼如来,老子也成功炼成了金刚镯,又分裂了佛门气运,以小乘佛教大慈大悲的教义取代了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入大寂灭的教义,而释迦牟尼如来又入了西天极乐拜了阿弥陀佛为教主,佛教还算没把老子的算计全吃了,也算是安慰奖了。
释迦牟尼凭借现在佛的威势立娑婆净土,大乘佛教退隐幕后,小乘佛教兴起,释迦牟尼成功的在短时间内就斩出两尸,为多宝如来、五大明王,曰中央之不动明王;曰东方之降三世明王;曰南方之军荼利明王;曰西方之大威德明王;曰北方之金刚夜叉明王。
释迦牟尼主持的小乘佛教渐渐兴盛,由于佛教在封神之战中占了大便宜,许多修士都愿意加入佛教,其中就有陆压道人入佛为乌巢禅师,斩尸曰大日如来。
燃灯入佛教为上古七佛之一,曰燃灯上古佛。
慈航入释曰观世音菩萨。
文殊广法天尊入释曰文殊菩萨。
普贤真人入释曰普贤菩萨。
惧留孙入释曰惧留孙佛。
马元入释曰马元尊佛。
佛教由此声名大振。老子的算计可以说是为能奏效,佛教大兴的天数已是不可阻挡。老子在人间留下了蜀山一脉剑修与太清**不是一路,但是却也兴盛,留下无数传说,只是圣人们对人间界并不太当做一回事,毕竟人间界地域狭小,又不是修道养真之所。
佛教虽然如今兴盛了许多,早已不复当年人丁凋零的情形,但毕竟还在西方发展,未曾讲道统传到东方,东方毕竟是道门的地盘,盘古三清虽然内部不和却有怎能让他们一向视为旁门的佛教在他们的地盘上发展?因此佛教要想传道东方还是任重道远,佛教正在等一个挈机,如今算是等到了。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那石猴玩的正快活,那里想到已经成为各方算计的对象?
三十三天外一片混沌,鸿钧道组与圣人就居住在其中,混沌之中一道人挽双抓髻,缓缓而行,行至一处,道人微微一笑,一步踏出,人已不见,八景宫老子正在闭目运功,突然睁开双眼,微微叹了一口气,曰:“童儿,迎准提教主进来。”
须臾,那道人进了八景宫,笑曰:“老君好生自在。”
老子面无表情,曰:“准提道兄何来?”
准提笑曰:“为了结因果而来。”
老君神识微微一动,曰:“如何了结?”
准提笑曰:“我西方有**愿教化众生,东胜神州生灵众多,正该我佛做这一场功德。”
老君曰:“传多少?”
准提曰:“八十一卷。”
老君眉头一皱,曰:“多了。”
准提曰:“老君化胡为佛之因果一并了结,如何?”
老君遂同意,只是道:“经不可轻传。”
准提曰:“然。老君有何计?”
老君曰:“西天路途遥远,苦难众多,一难一卷经,需历经八十一难。”
准提曰:“善!”
老君端起茶碗,准提曰:“如此,贫道告辞。”
老君曰:“好走好回。”
准提回灵台方寸山,施展**将方寸山落入地仙界南瞻部洲,自号菩提老祖,等待石猴来拜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